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人>先贤集

眉山先贤集丨百年传承 洪雅“三张”

来源: 责任编辑:蒋萍 2019年06月17 10:57:29

美丽洪雅。(市创森办供图)

张鹏是明嘉定州夹江县洪川乡芦村(今眉山市洪雅县柳江镇)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拓宽了生命的宽度和广度,其精神得以永存。他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一心为老百姓做事,更敢惩治权贵,成为了人人敬仰的“青天”。

难能可贵的是,张鹏的这种气节,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其儿子张可述一样是为民请命的好官,也有着好的学识,编著了留存至今最早的《洪雅县志》;其后人张柱亦是刚正不阿,有着很高的书法造诣,独创“带江体”。


不畏权势  为民请命


张可述绘制的洪雅县城图。


张鹏自幼好学,才思敏捷,曾被嘉定州学正王济南等赞为“奇童”,弘治十四年(1501)以诗、经考试为全蜀之冠,明代著名政治家、“嘉定四谏”之一的名臣程启充为他写的墓志铭里这样记录:“王济南学使,曾紫岩州伯,高才精识,数数称奇童。弘治辛酉,以诗经魁全蜀。”

弘治十八年,张鹏考中进士,很受皇帝器重,特命他出使南诏,采风问俗,安抚民众。正德三年,张鹏递补出任徽州推官。在任期间,断案公正,平反许多冤案,当地人称他为“青天”并立碑留念。《中宪大夫张公墓表》中如此记载:“徽人尚气健讼,公明允平反,人有青天之谣,去后立石致思。”

“厘革汰侈,减耗费之半,中贵人眈眈视公,公若罔闻知。”正徳六年,张鹏任河南道监察御史。不久,奉命巡视光禄寺,整饬国家财政,度除许多奢侈的消耗,使朝廷官僚机构的开支减省一半,引起当朝权贵们的憎恨,但他并不在意。

正德八年秋,张鹏奉诏督察两淮盐务。两淮盐政长期废弛,一些好商、行霸从中操纵率利,内结权势,外交豪棍,地方官员対此束手无策。张鹏访知情由后,将首恶分子拿获法办。此时,朝中太监张锐当权,指使党羽向张鹏说情,张鹏置之不理。张锐就派人暗中搜罗他的行迹,想要加以诬害,但最终没有找到借口。“豺狼当道,愧吾宗人文纪矣。吾虽小贞,蛊弊日滋,不可使官箴坏滥也。”张鹏知道后,非常愤慨地说:“这个豺狼当道,有辱我张氏家族的遗风,我量然只有小小的忠贞,但在这个污腐邪恶日益滋长的时候,也不能让他败坏了官风。”不久,他便因病辞职回乡。

正徳十五年,张鹏被起用为浙江道监察御史,随即奉命巡按山西。“先是宗藩贿有司,假营贷民车,倍取其值,甚乃没之。公下令禁缉,民获少安。”当时山西的皇旅藩王勾结地方官,借营建王府、城防之机,强派民间车马服役,对没有车马的人加倍勒索财物,民众苦不堪言。张鹏到任后,立即下令禁止,百姓才得以安宁。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嘉靖元年,张鹏出任福建漳州知府,到任后改建广济库。妥善管理地方财政,做了很多对百姓有利的事。他还建立文会,使读书的士子能够互相切磋,增进学业。同时,主持疏浚城南古老的北塘惠民泉来灌溉农田,修建官府的后堂,“以议庶政”。

可以说,张鹏为官以来,一直心系老百姓,为老百姓做事,甚至不惜得罪权贵,也赢得了极高的政治声誉,然而,不幸的是,嘉靖三年二月,张鹏死于任上,年仅43岁,百姓如丧父母,读书人停课,商人罢市,农民罢耕。嘉靖八年,其妻詹氏与妾袁氏带着儿子张可述运枢回洪雅,葬于城北九胜山后。张鹏生平诗文著作较多,有《北还集》、《西巡稿》、《纪行杂稿》等流传于世。


家风传承  人才辈出

张可述编撰的《洪雅县志》。


张鹏被誉为“海内名臣”,他惟一的儿子张可述亦是蜀中名臣。张鹏去世时,张可述还不满两周岁,由母亲袁氏抚养,6岁时便到外地读书。张可述颇有其父风采,聪明伶俐,嘉靖十五年考取秀才,入补为博士学子。嘉靖二十六年,他又考中进士,不久就被任命为陕西咸宁县知县。

嘉靖二十九年,张可述任兵部武选司主事,第二年因病离职回乡,嘉靖三十三年,病愈后又回到京城任职。三年后因政绩突出被任命为浙江按察佥事,主管治理河渠与缉捕匪盗。在任期间,他为一些无辜被囚的人平反冤屈。嘉靖四十年,张可述升任贵州布政司右参议,第二年受到以前所得罪的大臣邬茂卿借故为难。这些事迹都悉数记录在明万历《嘉州志》、清乾隆《四川通志·人物志·张鹏》中:“廉明耿直,不阿权贵。参藩贵州,以忤鄢茂卿归。性至孝,分产及从兄弟,嫁孤女,赈寒士。”

后来,张可述以母亲年老请求回乡奉养为由,获准辞官回乡。嘉靖四十一,张可述应洪雅县束载聘请,主持编纂《洪雅县志》(2卷),编纂时以“山云野樵”为号,对县内许多史迹进行考述,并在县内留有多处石刻题字。值得一提的是,明嘉靖四川《洪雅县志》,这是1962年郭沫若在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所藏的历代地方志中精选出来的志书,对研究洪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此可见,张氏一族有着良好的家风,学习氛围也很浓厚,因此更是人才辈出,清代乾隆年间名臣张柱亦是张鹏后人。张氏一族以书法见长,家人对张柱管理很严格,他从5岁起就开始临摹古代名人书帖,后来用心研究古代书法论著,从临摹的书帖中吸取古代书法精华,独创“带江体”。

嘉庆六年,张柱考中辛酉科拔贡,书法深受翰林院编修、四川提学使钱福载的赞誉。次年被选行为四川叙州庆符县儒学训导,由于刚正不阿,与上司不和,加上父母年老多病,两次请辞回家奉养。后来母亲病危,才卸任回乡。张柱在母亲去世后,就不再出世为官,只在家乡书院教书。

嘉庆九年,洪雅知县王好音奉命编纂县志,仰慕张柱的名气,礼聘他为编辑。嘉庆十八年,县志编修完成,全书由张柱一人用楷书手写,付梓刻印后流传至今。


来源:东坡文化网 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