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孙降衷——人间书痴 藏书万卷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8年10月25 11:16:28
说起孙降衷,今日的眉山人也许不是很熟悉,但要说起“孙氏书楼”、“万卷书楼”,就应该没有多少人不知道吧!据史料记载,孙氏书楼,“建于唐之开元,毁于五代前蜀,重建于宋”。是当时藏书最多,历史最悠久的私家图书馆。可以说,作为历史的载体和文化的符号,孙氏书楼成为一代文风的见证,陶冶了一方仕子,传承了一方文脉。
“孙氏书楼”毁了又建,建了又毁,其背后是孙氏家族表现出来的令人敬佩的坚韧精神和文化品格,而孙降衷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孙降衷从小喜欢看书,以博学多识见闻于乡里却不喜欢做官。他深得宋太祖赵匡胤赏识,但他拒绝了太祖准备授予的高官,“市书万卷而还”,不仅重修了书楼,还进一步扩大了书楼的规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眉山读书人,对眉山浓厚的文化氛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期,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烟云,一起去探秘“人间书痴”孙降衷的传奇人生!
造福一方
藏书万卷味平生
孙氏一族藏书的历史始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孙长孺。盛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博取功名,读书之风大兴。孙长孺以其远见卓识,读书、购书、筑楼藏书。至光启元年,唐僖宗为奖掖孙长孺,御笔亲书“书楼”二字以赐赠。封建时代,交通阻隔,“孙氏书楼”能引起皇帝关注,可见长孺藏书已颇具规模,影响广泛。五代后蜀时,书楼不幸遭火灾焚毁,于是迁移至岷江东岸古鱼鲰镇传灯院,而孙降衷就是当时重修书楼的人。
孙降衷的家境本不殷实,他却喜欢读书,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均在易趣之中,自幼以博学多识见闻于乡里,但不求仕进,轻于名利,他总是以一介布衣的身份,畅游于名山大川之间,凭借着他豪爽的个性,结交了许多好朋友。
广证年间,孙降衷到了洛阳,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赵匡胤。孙降衷见赵匡胤气度不凡,就对他优礼有加,在洛阳的日子里,他们常常谈心事,渐渐地成为了挚友。
后来,赵匡胤称帝,念及故人情谊,召孙降衷入朝,不仅对他优礼相待,还准备授予他高官。孙降衷坚辞不受,说他愿意赋闲在家,读书和教育子弟。宋太祖见他态度坚决,也不强留,赐给他锦衣玉带,授予他眉州别驾官职,赠送他田土产业。孙降衷离开京都之时,购置了万卷书籍才回到眉山。
孙降衷从洛阳“市书万卷而还”,准备在孙氏故居鱼鲰镇重建书楼,书楼尚未建成,他的孙子孙辟又到京都洛阳购回大量书籍,书楼于天圣初年(1023)建成,号“万卷书楼”,据说其藏书为宋代之最。宋朝宋祁《寄题眉州孙氏书楼》云:“鲁简多年屋壁藏,始营翚棘瞰堂皇。髹厨四匝香防蠹,镂椠千题缥制囊。定与乡人评月旦,何妨婢子诵灵光。良辰更此邀清赏,庭树交阴隽味长。”
孙辟风流倜傥,“不儒其身,只儒其心”,乡人便以“儒心”名之。书楼建成后,孙辟又开设书塾,延师收徒讲学,号称“山学”。一时间,读书人争相前来听讲求学,书楼与山学一同闻名于世。后人写诗赞颂道:“岭头山学仿何时,唐宋文章耀古碑。”可见书楼山学对后世的影响。
此后,孙氏书楼虽然多次遭灾损毁,但孙氏后人总是不遗余力搜购补缺,再兴书楼,重振山学。魏了翁《孙氏书楼记》云:“孙氏之传,独能于三百年间,屡绝而复兴,则斯亦不可尚矣夫!”为之嗟叹不已。苏轼曾云:“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眉州北宋时文教昌盛,眉山号称“千载诗书城”,孙氏书楼起了不小的作用。
构筑眉山文化堡垒
影响深远
历代的藏书事业,无论官藏、私藏、书院藏收或是寺观藏书,均对中华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四大系统中,私家藏书又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正如浩瀚的海洋不可缺少涓涓细流的汇入,许多珍贵的典籍正是通过私家藏书这一绵延不绝的渠道得以流传。孙氏书楼亦是如此,对眉山浓厚文化氛围的营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氏家族本是眉山可考的世家望族,维持着耕读传家、诗礼传家的人文传统,实际上主导着地方文化的发展方向和部分话语权。孙降衷本可以担任令世人艳羡的官职,他却婉辞皇帝赐予的高官,购书万卷荣归故里,一心扑在了眉山的教育事业之中,从而更加刺激和促进了当时眉州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大历史学家司马光也有文字记载:“自唐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绝,(后)蜀毋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印《九经》。蜀主从之。由是蜀中文学复盛。”和毋昭裔一样,孙降衷购置的万卷书籍也对当时的文化起到了复兴的作用,他以独特的善行勉学,鼓励学子们抄写精校精刻的图书典籍。
经过孙降衷及其家族的不懈努力,宋代,眉山的藏书、读书的风气是非常浓厚的,就像苏东坡在他的《眉州远景楼记》中写道的:“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辞为宗师,其民以诗书为业,以故家文献为重。”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有许多人士“相继登于朝,以文章功业闻名天下,于是释耒耜而执笔砚者十室而九,比之汉魏而又远过之。”两宋三百二十多年间,眉山出了八百多名进士,造就“千古文章”的三苏父子,造就“千载诗书城”的古眉州,影响至深。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孙氏书楼”如果还在,它将是最能凝聚眉山人精神力量的文化地标之一,遗憾的是,它终究是消失在了岁月长河之中。如今,眉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方针,要把眉山建设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挖掘“孙氏书楼”就成为一项眉山人的工作。可喜的是,由眉山市文物局、东坡区文管所联合组成的考古调查队,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查阅,以及不断地调查考证,已经初步确立了孙氏书楼遗址的位置——鱼鲰镇(即今天的东坡区复兴镇)。
虽然,要真正确定“孙氏书楼”的遗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记者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眉山人不仅会发现“孙氏书楼”遗址,还会有更多人追随着孙降衷家族的步伐,加入到藏书、读书的队伍中来。
【记者手记】
当今这个网络盛行的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依赖电脑、手机的人多了,看书的人却少了,然而,这股风气似乎并没有怎么影响到眉山。在眉山逛书店、蹲图书馆依旧是许多人热衷的休闲方式,众多的读书爱好者还自发组成了读书爱好者小组,一起分享读书的喜悦,这让记者不禁好奇,书本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能让眉山人如此乐此不疲。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得知了孙降衷宁愿放弃令世人羡慕的高官,也要“市书万卷而还”,在眉山读书、教书育人,其家族更是从唐朝到宋代一直坚持建书楼,是当时藏书最多,历史最悠久的私家图书馆。虽然“孙氏书楼”屡建屡毁,最终也没能幸存,但孙氏家族热爱读书的风气却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的眉山人。可以说,早在千年之前,孙氏一族就为眉山人种下了一颗热爱读书的种子,经过了时间的洗礼,这颗种子早已在眉山人心中生根发芽,早已挥之不去。对于孙降衷这样的人物,记者又怎能不去挖掘他的故事呢,怎奈能找到的材料太少,亦不能完全展现他传奇的一生,实属遗憾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