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陈岚:玩出新花样 让竹编时尚起来
来源: 责任编辑:蒋萍 2019年06月24 10:12:36
陈岚介绍青神竹编精品《隐形观音》的研发过程。
“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用品的美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青神竹编也该主动对接市场,将竹与更多或传统或时尚的元素结合,创作出更多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生活需求的作品。”6月18日,谈起青神竹编的发展方向,陈岚这样说道。
陈岚出生于一个竹编世家,其父陈云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在父亲的影响下,陈岚从小就喜爱上竹编,并从15岁开始系统学习竹编技艺,成为了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
陈岚出生于1971年,那时候,父亲已经组织起村民们,编织竹扇、沙发垫、竹筐等竹编生活用品,售卖到全国各地。从小,陈岚的生活便充满了青神竹编的身影,父亲总爱编织一些竹蜻蜓、竹兔子给他玩。等到六七岁时,陈岚就能在父亲的指导下,编织一些简单的竹玩具,玩耍式地学习最基础的竹编技法。
经过自己的巧手编织,一根根竹丝变成了生动形象的小动物,这样的过程让陈岚心中充满了快乐,他爱上了这门父亲忠爱的传统技艺——青神竹编。
1986年暑假,陈岚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系统学习竹编技艺,并从编织生活用品到编织艺术品。
随着从事竹编事业的时间越久,陈岚接触到的客人就越多。他发现,很多客人表达出了希望竹编字画具更多艺术性的想法。“客人有需求,我们就有动力,但竹编技法要改进可比增添竹编产品的艺术性要难得多。”陈岚说,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眼光和艺术涵养,他先后拜访了四川大学美术系的老师们、乐山市著名书画家李道熙、青神本土画家李耀奎,学习中国水墨画的深浅变化、传统绘画中线条语言等内容。
陈岚认真编织竹编画。
1989年,典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琉璃影壁——九龙壁深深吸引了陈岚。他计划制作竹编九龙屏风,再现九龙壁中龙的形象。当时,互联网资讯并不像如今这般发达,陈岚只得亲自前往故宫博物院,拍下九龙壁的照片,并买了印有九龙壁的明信片,拿回家研究。
他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九龙壁中每条龙的色彩和姿态,同时,也深深意识到,自己不能一味照搬原作,应该对九条龙的形象进行再创作。很快,陈岚便画出了九龙屏的画稿,但他怎么看怎么都不满意。于是,他向李耀奎寻求帮助,并虚心听取李耀奎的建议,几易其稿,终于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九龙形象,最终制作出深受广大客人喜爱的竹编屏风——九龙屏。
“作为一名竹编技师,我们要善于听取旁人的意见,也许旁人无意间的一句话,就可以触发特别棒的创作灵感。”陈岚说,青神竹编精品《隐形观音》的诞生正是如此。
1994年,一位姓蒋的先生向陈岚提出,他想要一副纯白色的观音像。不用任何色彩,该如何表现图像?这乍一听仿佛天方夜谭的想法却激发了陈岚的创作热情,他立即组织创作团队,研发制作纯白色的观音像。当时,身边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事,但陈岚并没有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研究出如何利用竹丝本身的纤维特性,结合青神竹编技艺巧妙的技法,让纯白色的画面中呈现观音的形象。
当陈岚把纯白色的观音像放到蒋先生面前时,蒋先生以为陈岚在跟他开玩笑,因为这纯白色的画面上什么都没有。等到陈岚拿出一支手电筒,将其打开,对准这白色的竹编画时,蒋先生惊讶地张大了嘴,观音像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在蒋先生的建议下,他将其命名为《隐形观音》。站在不同的角度,观者可以发现竹编画《隐形观音》中的各部分会产生阴暗变化,让人叹为观止。
艺术创作的道路充满了惊喜,也遍布着艰难。面对困难,陈岚从不放弃,对青神竹编技艺的无限热爱支撑着他,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创作出更加精妙绝伦的竹编作品。
传统的青神竹编字画一般是由黑白双色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美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越来越多客人向陈岚提出,他们希望购买到色彩丰富的竹编字画。“既然市场有需求,我们就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出击,让青神竹编作品更加丰富多彩。”2008年,陈岚暗暗下定决心,计划制作出彩色竹编字画。
化学颜料褪色快、水粉颜料上色效果不佳……一时的失败并没有打垮陈岚,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制作出彩色竹编字画的信念。
有一天,陈岚前往成都观看书画展,展馆内有两位唐卡画师桌上的颜料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沟通,陈岚了解到唐卡是用矿物颜料绘制的。“既然唐卡能历经百年不褪色,我何不用这种颜料对竹丝进行染色呢?”陈岚心想。
想法一旦确定,陈岚便开始着手实施,他多次远赴西藏,向当地唐卡画师取经,学习矿物颜料的制作、使用方法及其特性。经过耐心细致的实验,陈岚终于成功地将矿物颜料运用到竹丝染色当中。从此,青神竹编字画有了更加丰富的色彩、更加缤纷的画面。
艺术创作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2013年,陈岚又将纳米技术运用到青神竹编技艺中。经过纳米技术处理的竹丝色彩更加稳定、防水性能更强,用这种竹丝制作的实用类竹编作品既美观又耐用,一经面世,便广受好评。
来源:东坡文化网记者 肖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