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人

眉州先贤集:苏洵——特立独行的少年(上)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8年11月01 10:50:55

       苏洵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名副其实的一代布衣鸿儒。

    苏洵虽以文扬名天下,但他与天下的读书人相比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在古代,读书人讲究“学而优则仕”,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而苏洵在几次应考皆不中的情况下,放弃仕途,醉心于书海之中,希望靠文章真正扬名天下。闭户十年,靠着勤奋苦读与过人天赋,苏洵的文章终于一鸣惊人!

    苏洵的传奇人生,并不是偶然,从他诞生的那一刻起,似乎就注定了他一生必定不平凡。苏家重视礼法教育,族人多忠信孝友,乐善好施,代代相承,形成了苏氏家族良好的家风,深受乡邻爱戴。苏家读书的氛围浓厚,但少时的苏洵并不喜欢读书,而喜欢游荡四方,在众人都纷纷侧目之时,他的父亲苏序却独具慧眼,不压抑苏洵的天性,这使得苏洵的人生多了几分传奇色彩。

    本期,记者就带你穿越历史的烟云,一起去探秘苏洵少年时期与众不同的生活。

    res01_attpic_brief (2)_副本.jpg

       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会影响和决定他的一生。对于苏洵来说,他是幸运的,虽然欧阳修说,苏家“三世皆不显”,但苏家重视礼法教育,族人多忠信孝友,乐善好施,代代相承,深受乡邻爱戴。

       苏洵的祖父苏杲,性情温善聪慧,对父母极为孝顺,同兄弟和睦相爱,为人仗义,讲信用,乡民邻里都十分敬重他。苏杲善于生产经营,但他从不聚敛财富,一直到死他家里的田地不满二顷,房屋破旧了也不修葺,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可他帮助别人毫不吝啬,经常拿出粮食、衣物救济贫困乡邻,且做了好事从不张扬留名。

       苏洵的父亲苏序也有颗慈悲善良之心,为人仗义,性情上还多了几分疏达不羁的豪侠之气。苏序每年种粟比种水稻多,有时还用稻米换粟,将粟放在仓库里储存起来,几年后,他的粟已经储备到三四千石。有一年饥荒席卷眉山,他立即拿出粟来无偿地救济饥民,使他们免除饥饿之苦。这时,百姓才知晓苏序的用心,粟能长久保存,荒灾之时能解燃眉之急,这颇受乡民们称赞。当年,眉山城里有座不伦不类的“茅将军像”,骗了百姓许多香火钱,苏序得知后,带领二十多个村民,毁了神像,拆了庙屋,当众揭穿了这种骗人骗钱的把戏。

       从苏杲到苏序,经过一代代传承,形成了苏家良好的家风和乐善好施的美德。苏洵在其著作《族谱后录》中不仅追溯了苏氏的先祖是唐朝益州长史苏味道,更高度赞扬了其祖父、父亲的事迹,还告诫族人要秉持优良传统,“相与尽其欢欣爱洽”,互相走动,团结友爱,崇敬祖先,而苏洵在这方面亦堪称表率。苏洵家道曾多次中落,后来在苏洵夫人的操持下,家里重新富裕了起来。他也从未忘记让程夫人帮助乡亲邻里,谁家有困难,他们家总是第一个伸手援助。苏家这种超乎物外的精神境界,深刻影响着子孙后代。若干年后,苏轼作《超然台记》便是最好的证明:“人之常乐者,盖游于物之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