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诗书城>特别策划>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一座桥的故事 诉说一个城的变迁

来源: 责任编辑:熊莉 2019年10月08 17:10:18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古以来,中国境内大河纵横,所经之处水系密集,滋养了富饶的土地。人们依水而居,而有水便有桥,千百年来,桥早已成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场景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悠悠江水长流,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在眉山,岷江一桥从无到有,从有到新,30多年,每一次变迁都让当地人铭记,成为了难忘的回忆。


一座桥的历史,便是一座城市的历史。


老眉山县岷江河简易桥。(东坡区档案馆供图).jpg

老眉山县岷江河简易桥。(东坡区档案馆供图)


无桥过江空叹息


“过境岷江,自古无桥,人车渡河,常有‘翻山易,隔水难’之叹。”20世纪70年代,过境岷江把眉山县分隔成两部分,一个河东,一个河西。河西是眉山县城,河东是崇礼和永寿,河东有居民20万人。


在那个年代,岷江是没有桥的,想进城一趟,必须得坐船。


“一遇到雨水多的夏天,我们基本上就不能过河,根本不敢生大病,因为没办法进城去看病。”今年78岁的梁德元老人如今住在“河西”,年轻时住在“河东”的那段岁月,已经离他远去多年,但如今回忆起,依然历历在目,丰水期为了安全就会进行“封河”。他的一个远房“老辈子”就因为无法过河去医院,耽误了病情,不治而亡。他说,遇到枯水期,可以踩着水中的“简易桥”过河,家里条件好的,还可以骑着自行车过河。


不仅每逢汛期洪水泛滥不能过江,交通的不发达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修建一座跨江大桥,在当时便显得格外迫切。


要修一座大桥得先修河堤,当时全县行动,全民参与,昼夜不停,4万多老眉山人3年就完成岷江主体工程的修建,筑起了百里大堤,变水害为水利。

岷江大桥建桥前民众渡江时的拥挤场景。(东坡区档案馆供图).jpg

岷江大桥建桥前民众渡江时的拥挤场景。(东坡区档案馆供图)


一座大桥连两岸


1984年6月23日,经省委和省政府批准,按民工建勤,民办公助,多方集资,共同协作原则,岷江一桥开始破土动工,许多人盼望的喜事终于降临。


在那个没有大型机械的年代,每一块石头,都是靠人力推拉过来。修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岷江河堤上,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在挥汗如雨。为了早日将盼望中的大桥建成,工人们几乎不回家,吃在工地,住在工地,这个班干了下个班接着干,大家齐心协力想着加快进度修好大桥。


“当时才20岁出头,每天骑着自行车从崇仁到老桥修建处,来回70多公里路,坚持了2年时间,也没有觉得累。”对于岷江一桥,东坡区崇仁镇村民郑友元印象深刻,因为他曾经参与过老桥的修建,这座桥更是见证了50后一代人激情的热血青春及无私建设祖国的红色情怀。


在艰苦条件下,历经两年工期,大桥于1986年9月26号顺利建成通车,成为四川省民办公助、多方集资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桥梁。对于眉山来说,这绝对是历史性的一刻,河东河西不再两岸遥望,老桥的建成,点燃了两岸发展的新希望。全桥长724米,主桥9孔,每孔净跨50米。引桥10孔,每孔净跨20米,桥面略呈弧形。车行道净宽9米,两旁人行道各宽1.5米。荷载为汽车20吨,挂车100吨。

修岷江河堤(东坡区档案馆供图).jpg

修岷江河堤。(东坡区档案馆供图)


从当时保存的老照片来看,在通车仪式当天,现场人山人海,没有什么比那一刻更激动人心。大人欢歌载舞,热闹非凡,儿童挥舞着用彩纸折叠的花朵,举着彩旗,迎风飘摇,整个眉山都沸腾了。


如果那个年代有微信朋友圈和微博,这历史性的一刻肯定会刷屏、会上热搜,让外地的眉山人也能通过网络感受到家乡的喜悦变化。


自那刻起,30多年来,岷江一桥将仁寿、内江、自贡及东坡崇礼、永寿、金花等河东14个乡镇连接成体,更承担着河东、河西两岸发展的交通使命,一路见证和助力着眉山城市的飞速发展。


岷江一桥建成后,不仅承担了交通出行的重任,还成为那个年代的“打卡圣地”,和三苏祠等景点一样,岷江一桥成为不少群众拍照留念的地方。


“我还记得小时候舅舅带着我去眉山玩,在大桥上拍照,因为风太大,帽子都吹掉了。”仁寿县市民杜莹莹说,可惜照片年代久远,在两次搬家过程中已经遗失。


不少90后的市民回忆起来,仍然记得在春天的微风中漫步在岷江一桥河边的日子,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更多的娱乐活动是在山间水畔嬉戏,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老桥建成时的盛况 资料图片.jpg

老桥建成时的盛况。(资料图片)

辞旧迎新促发展

随着市委、市政府提出“跨江东进 拥江发展”战略实施,眉山中国泡菜城完成“一中心六基地”建设,遂资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每天通过岷江一桥出入眉山城区的人口达到12万人次,辉煌一时的大桥已无法满足交通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016年10月14日,岷江一桥重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18年10月19日上午10点,岷江一桥新桥实行半幅临时双向通车,它将承载新的发展使命,贯通东坡南北,实现眉山发展的新跨越。虽然只是临时双向通车,但当天来自四面八方踩桥的群众多达千人,都想通过踩桥,沾沾新桥的喜气和幸运。东坡区崇礼镇桃园村2组居民徐珍花就是踩桥大军中的一员,当天早上8点,她就抱着外孙,一同前往,边踩桥边给怀中的孙子说,“外婆以前踩老桥,你现在来踩新桥,伴随新桥的幸运健康成长。”


2019年4月26日,岷江一桥老桥离我们而去,光荣地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岷江一桥老桥有着太多的回忆与不舍。

老岷江一桥通车。 资料图片.jpg

老岷江一桥通车。 资料图片


2019年7月8日上午,岷江一桥新桥临时双向通车。带着新的任务与机遇,给河东与河西的百姓架起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岷江一桥新桥建于原桥上游,路线全长2381米,桥长1071米,桥宽34米,终点与泡菜园区物流主通道立交,止于水天花月景区大门附近,按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


老桥已成历史,新桥承载新希望。据悉,新的岷江一桥正在进行桥头两侧原人行梯道外观景观化工作。整体以书卷的形状为造型,设计为旋转流线形梯道,使其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成为岷江岸边飘逸的“雕塑”。桥墩以画卷的卷轴为造型,丰富桥的文化气息。以眉山东坡文化、诗书文化为主题,将书卷、案台、卷轴等文化元素进行提炼,衍生出特色的文化符号,并运用于整个桥梁装饰中,使岷江一桥既拥有时尚的外观,又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此桥将打破传统文化景观桥,成为眉山城市的新地标、新名片。


一座桥,一段历史,一份情怀。岷江一桥承载了眉山几代人的记忆,更是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如今,寓意丰富的现代化城市桥梁的崭新形象将展现在市民面前。

岷江一桥新桥。记者 殷勇 摄.jpg

岷江一桥新桥。本报记者 殷勇 摄


“在青山绿水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正如沈从文的这句诗一样,这座桥已经走过了无数人,那些人从少年走向青年,从青年走向中年,从中年走向老年,或许是独自一人,或许是与爱同行,但他们都见证着时间带来的无声变化,浸润出岁月的多情与沧桑。

新的岷江一桥本报记者 殷勇 摄.jpg

新的岷江一桥。本报记者 殷勇 摄


春来秋去,日月更替,岷江一桥这座见证着眉山城市发展的桥梁,她的变迁也诉说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东坡文化网记者  郭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