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何助推乡村振兴? 成都平原经济区这样回答
来源: 责任编辑:蒋萍 2019年06月24 11:15:42
6月10日至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文化2030|城乡发展: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在眉山召开。会议主要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文化传承”三大主题,分享历史村镇通过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做法和经验,分析文化融入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影响,共建交流合作大平台,共商创新发展路径。
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6月以来,成都平原经济区八市在这一领域纷纷做出了有益尝试。
眉山柳江古镇夜景。
成都:创意大咖成都探讨文创 助力成都打造世界文创名城
6月17日,“2019金犊创意节·天府文化青年创意设计奖”重要活动“2019 天府文化·金犊创意论坛”在成都东郊记忆音乐公园举行,近4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嘉宾、成都本地文创人士以及高校学生参加此次论坛。在论坛上,嘉宾们各抒己见,为成都打造“三城三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献计献策。
“成都是我最崇拜的城市之一,成都有很好的音乐和音乐人。”滚石集团董事长段钟沂说,希望成都吸引更多音乐人到来,希望更多音乐人在成都找到自己创作的舞台。他认为,音乐产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内容。好的内容,即是把音乐人的生活经验灌注于音乐作品中,转换为听者的体验。段钟沂表示,滚石要做的就是为音乐人创造好的环境,让他们创作出好的内容。
The eyed创办人Marco Bresciani认为,大熊猫已经成为成都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一座城市要发展文创,首先要找到鲜明的文化符号,大型音乐会甚至马拉松,都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一座城市要提高美誉度,就要让自己的文化符号广为人知。
西班牙国宝级公共艺术师Juanjo Novella是一位创意大师,他认为,公共空间与当地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可以美化城市,还能帮助城市解决问题,促进社区居民和谐相处。“公共艺术作品能够对社区产生凝聚力,可以提高一个城市的声望,甚至达到世界级别。”此次来到成都,成都的都江堰、大熊猫都给Juanjo Novella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公共艺术也是这样的文化符号,能够让人们对一座城市产生情感。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李文波表示,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速,公共艺术被越来越多地融入城市建设,是塑造城市形象、彰显城市特征的重要载体,是最能体现城市唯一性的文化地标,它们展示城市的历史,凝聚城市的品格,令城市独具风貌,从而成为该城市的标记符号与“城市名片”。
德阳:专家学者把脉调元文化传承创新
近日,川菜川剧之乡罗江以“如何做好调元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德阳古蜀文化名城建设”为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专家学术交流团先后来到李调元读书台、李氏宗祠、云龙山李氏家族墓地、醒园,详细了解蜀中才子李调元读书、为官、著书立说的故事,深入挖掘内在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在下午的座谈会上,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罗江“如何做好调元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德阳古蜀文化名城建设”等建言献策。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打造古蜀文化名城战略,罗江区委区政府积极制定了“一二三四”的发展战略,其中包含建设古蜀文化名城的具体举措,比如,目前正在打造的川菜川剧之乡等。同时,对李调元文化遗址进行保护、挖掘和利用,并围绕川菜川剧之乡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发展以及品牌文化打造,出台相关政策,深入推进川剧川菜之乡的产学研的基地建设。
绵阳:“非遗+旅游”能“加”出什么?文旅专家汇聚一堂找“答案”
6月11日,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邀请该市文化和旅游界的专业人士及非遗工作者、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会聚梓潼文艺小镇,围绕文旅融合、文创设计等主题,以座谈交流的形式探讨我市文旅融合新举措。
绵阳文创作品展示
李白文化、文昌文化、两弹红色文化巧妙地融入抱枕、T恤、折扇、书签、礼盒等旅游文创产品;炳林毛笔、长卿彩船、植物扎染等非遗项目以精美的产品呈现于日常生活……与会者在文艺小镇参观了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梓潼校区毕业生的文创作品展览,为学生们别具创意的文创产品点赞叫绝。
具有绵阳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与旅游发展融合?在随后的研讨会上,与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非遗文化和智慧融入现代生活,让非遗的文创产品服务于现代生活,我们应该围绕非遗精髓,深挖其内涵,围绕旅游市场开发文创产品,面向市民宣传普及非遗知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执行院长武民哲就“非遗融入生活,文创服务生活”提出了深刻见解。
同时,与会者认为,旅游企业应与各大专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将有旅游策划能力、文创设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的院校、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发出具有绵阳文旅特色的文创产品,寻找绵阳“非遗+旅游文创”新途径,共同推进绵阳文化旅游繁荣发展。
眉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12条眉山经验向全球推广
6月10日至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文化2030|城乡发展: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在我市召开。会议期间,《“文化2030:城乡发展 中国一览‘眉山经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围绕文化如何助力乡村振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报告》中提出了12条眉山经验向全球推广。
眉山柳江古镇曾家园
这12条经验以“人、地、政策”三因素分别列出,分为“以人为本”“公共场所”“政策”三类。
以人为本:
促进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农村发展
促进创意经济和可持续文化旅游对改善农村生计和创造就业至关重要。通过广泛有效地利用私营部门提供的数字平台,实施创新举措,促进乡村旅游和支持当地生产。例如在眉山市丹棱县,通过网上销售促成了当地柑橘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洪雅县柳江镇,提供一些非高峰旅游开发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农村地区可以创造非农就业机会。
注重实施参与性措施,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包括一些特殊群体,以此增强社会包容性,促进经济发展。地方政府需要在促进有包容性的发展模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村委会应与当地社区居民保持密切关系,例如在眉山市青神县汉阳镇的地方重建项目中专门考虑老年群体,进行专门规划。
在农村地区制定教育计划,发扬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至关重要。中国城镇和乡村的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为市民提供免费的教育课程和设施,如眉山市苏东坡博物馆和洪雅县柳江镇红星村遗址。同时,丹棱县积极推动与旅游和农业企业相关的职业培训,支持促进民间文化传统传播的教育计划,例如将唢呐演奏纳入中小学课程。
促进文化多样性,加强社会凝聚力,促进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多样性有助于并丰富定居点的文化特征和地域感。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习俗,同时整合新的习俗、价值观和文化表现形式,有助于保存社区历史,加强社会凝聚力对话,增强未来发展的资源。
公共场所:
为所有人提供优质的城乡环境
确保有效的土地使用计划,考虑文化因素,提供质优价廉的住房,确保当地社区的福祉。例如柳江的住宅就地改造计划和公共领域改善方案,在保留了当地社区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历史核心区的商业发展。促进文化旅游的可持续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保护周边自然环境。智能技术支持城镇和村落的可持续改造,提高环境的整体质量,刺激当地经济。以洪雅为例,公共部门正在实施数字监控,以防止旅游高峰期出现拥堵。
加强民间社会在农村地区的作用,并利用当地的技艺加强地域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让社区参与振兴过程,以加强其对文化遗产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加强青年男女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以优质的公共空间为基础,增强社会凝聚力,确保平等参与文化生活。开放的公共空间提供了在生态系统、居住地、遗产和集会场所连接文化和自然,人与环境的途径。在丹棱县和洪雅县,当地的传统乐器、表演和戏剧等,在公共空间进行表演,使得社区的联系变得紧密。同样,汉阳古镇的保护计划涵盖了手工艺街和受保护的社区集会场所。
政策:
以文化力量为基础,推进综合决策
统筹城乡发展,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促进农村地区的管理,并保持人文环境的质量。专项政策、基础设施投资、市县规划可以促进联合农业开发、创意产业和区域旅游,同时保护有形和无形文化资源。眉山市抓住融入成都、同城发展机遇,支持区域发展,收益颇丰。
加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根据扶贫要求把文化放在农村发展政策和规划的核心位置。
提高传统生产创造力和文化创新,建立乡镇网络,发展新型合作形式。在眉山,竹制品生产遍布各地,是当地农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可以发展成为一个与纺织、建筑业等相关的高度创新的创意产业。这将极大促进协会、合作社和城乡网络的发展。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制定中采用激励机制,加强文化保护和促进,实现环境可持续性。采用国家遗产清单、拨款等机制,鼓励保护历史悠久的乡镇,推进建筑环境与文化自然充分相融互促。
“我们分享这12条经验,就是想让文化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部合作及通讯部门主管多琳·杜布瓦说,这些经验发布后,可以让世界各地互学互鉴,让文化搭建起城乡之间的桥梁,为历史村镇的未来献计献策。
乐山:20位技艺人获“乐山乡村匠人”称号
6月13日,乐山市举行优秀乡村匠人风采展示主题活动,授予20位优秀技艺人“乐山乡村匠人”称号,树立示范性标杆,促进技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人才引领乡村振兴。
今年初,乐山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聚焦乡村振兴 寻找乡村匠人”大型评选活动,关注技艺精湛、创新奉献的乡村匠人群体,弘扬工匠精神,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经过现场报名、层层选拔、网络投票、专家初审、实地考察等环节,活动组委会从100多名候选人中评选出了20名最能代表乐山手工艺水准的“乐山乡村匠人”。
据悉,下一步,乐山将进一步培育壮大乡村工匠队伍,深入实施“匠技嘉州”“千百乡村匠人”培育计划,力争用3至5年时间培育、储备千名乡村匠人,评选、命名百名优秀乡村匠人;同时,开展招才引智,推动“嘉雁回归”,创建“乐创”品牌,着力打造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有技术有能力懂管理的返乡人才和一批本土高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努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在农村广袤土地上构建“嘉家乐”生动图景。
资阳:雁江四举措推动文旅产业提质
资阳市雁江区以提升“蜀人原乡,长寿雁江”品牌形象为核心,通过用活四种文化、强化四种营销模式、构建五大机制、打造七个“一批”等四项举措推动文旅产业提质。
——用活四种文化。用活人文历史,打造以沱江自然生态资源为主线的“精彩沱江”欢乐之旅;用活文化遗产,打造“国家非遗”精品之旅;用活文艺作品,打造“蜀人原乡”体验之旅;用活美食文化,打造“长寿美食”品鉴之旅。
——强化四种营销模式。通过媒体营销、节会带动、“互联网+”、主动招商,打造全方位立体化营销矩阵,不断提高对外营销水平,吸引重大文旅项目落户雁江。
——构建五大机制。构建统筹协调、人才培育、政策保障、区域协同、市场融资五大机制,解决组织、资金、土地等困难,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开发,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七个“一批”。把抓项目摆在文旅融合发展的突出位置,通过创建一批A级景区,培育一批艺术团体,提升一批农旅产业园,建设一批旅游特色小镇,打造一批夜游产品,实施一批文旅项目,创作一批文创产品,提升全区文旅产品核心竞争力,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奠定基础。
遂宁:船山区全域旅游驶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船山区认真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能、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以建设“观音文化城、心灵度假地”为目标,以“文旅+”为统揽,深入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全力建设中国观音文化体验区和成渝休闲度假首选地。 2018年,全区接待游客17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2.5亿元,先后被命名为“国际花园城市”“全球绿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并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省旅游强区。
遂宁船山区全域旅游驶入发展“快车道
船山区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优美。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船山区按照传承融合、特色发展的思路,优化提升全区旅游业空间和产业规划,不断完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将龙凤—观音湖文化旅游区纳入全区“一核三区、城乡一体”区域发展新格局,规划建设观音湖高端展演产业区、龙凤新城旅游康养产业区、永河园生态游乐体验产业区,将全区旅游资源串联,实现了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转变。
“近年来,我们以品牌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了评星创A、示范创建等工作,推动了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区文旅局局长唐欢欢告诉记者,今年,世界荷花博览园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船山区又增添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一个观花赏花、休闲运动、文创体验的好去处,为丰富我区旅游业态和产品供给、推动城市休闲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船山旅游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下一步,我们将实时启动观音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十里荷画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
船山区不断探索创新旅游营销方式,以荷为媒、以节会友,全面展示和推广了船山特色旅游资源和产品,做响做亮旅游品牌。按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节会”的思路,2018年,船山区成功承办了全市第三届乡村旅游节、第十一届观音文化旅游节,举办荷花节、桃花节等节会活动共计8场次,接待游客6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亿元,有效提升了船山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及游客参与度。
雅安:芦山县文旅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正式开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规划和阶段性重点任务工作要求,更好推动芦山县文旅融合发展、深挖本地文化资源和文旅产品,近日,芦山县同四川省旅游学校合作开办的2019年芦山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正式开班。
雅安传承创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此次文旅联合发展专题培训通过专家课堂授课、实地教学、小组交流讨论等形式展开。培训设置了天府旅游名县政策解读、旅游全产业链及特色景点的打造、目的地如何累积品牌资产之品牌营销、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文旅项目营销运营、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及创意表达、旅游节庆策划及营销、民宿政策解读与运营管理、乡村文旅项目实战分享等9个课程。
通过本次文旅融合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芦山县文化旅游发展的持续创新能力,不断壮大芦山县专业旅游人才队伍,不断推进芦山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东坡文化网记者 林茂春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