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诗书城

还能这样玩?!快来看彭山谜语大咖带你玩转谜语大会

来源: 责任编辑:蒋萍 2019年05月07 12:38:34

小朋友们正在认真看灯谜。


说到猜谜语,大家都不陌生,每个人都能猜出几道。


来来来,下面小编出几道谜语,考一考大家,你能答对多少?

八十八

打一字


点我试试看~

五个兄弟,住在一起,

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打一身体部位


点我试试看~

手指

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

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

(打一食物


点我试试看~

大蒜

小飞虫,尾巴明,黑夜闪闪像盏灯,

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

(打一动物


点我试试看~

萤火虫


你答对了吗?


当然,小编出的谜语不算最妙。


谜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方寸之间,寓万千气象”。一条好迷,其文学价值不低于一首好诗。


 谜语以寥寥几个字或十余字,于有限的文字间,利用汉字形音义的变化,纵横捭阖,翻云覆雨,寓意之巧妙,往往使人拍案叫绝。



这个“五一”节,彭山区青龙镇有群人,太会玩了。


他们举办了“青龙镇首届中华国际谜会”


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谜友欢聚一堂传承灯谜文化,共享灯谜之乐。


此次活动的牵头者之一的张昭清,在业界有着“四川农民谜家第一人”之称,从年少时爱上灯谜至今几十年他依然“谜”途不知倦。


今年75岁的他,数十年来,他多次自费举办灯谜活动,编写灯谜刊资料数千册,用实际诠释爱谜不变,用行动传承灯谜文化。


谜友正在看祝贺词。


【看现场】谜友齐聚  共享谜乐



5月1日上午,青龙镇莲池村村委会很热闹,现场人头攒动灯谜爱好者齐聚。现场,广场台上竖起一面大大的幕板,上面写着“青龙镇首届中华国际谜会”字样。周围贴上了来自全国各地送来的祝贺词以及灯谜爱好者布置的灯谜。


“欢迎大家远道而来,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不仅是享受灯谜之乐,更多是传承灯谜文化。希望大家今天玩得开心,猜出更多灯谜获得奖品......”上午9点,张昭清站在讲台上的致辞,此次活动正式开始。


   灯谜爱好者开始了猜谜活动。“这个灯谜写得好。”“这个不好猜哟。”几名灯谜爱好者在灯谜前交头接耳讨论着。猜谜时,不乏很多很多当地小朋友们参与其中。“这个是什么了,实在猜不出来。”几名小朋友思考着。


谜友正在张贴灯谜。


“我猜出来了,我猜出来了!”其中,一名小朋友猜出了灯谜谜底,高兴得一边叫着一边跳跃着。随后,他赶紧跑到广场上的灯谜领奖处,顺利领到了几盒肥皂盒几只签字笔。“高兴呀,不仅学到来知识还获得奖品。”小朋友说。


在二楼,爱好者齐聚以灯谜为题比试,只见他们认真思考下笔不休。很快就有多位爱好者收笔交卷,有的还为某题绞尽脑汁斟酌着。而在一旁不停巡视的“监考官”张昭清不时提醒着交卷的时间。


据了解,此次灯谜前期征集活动共收到约4000份灯谜,直接到现场参加灯谜活动的有约40名爱好者。“有新加坡寄来的灯谜,直接到现场来的最远的来自福建。”对于今天的盛况,张昭清特别开心。



活动合影。


要问张昭清到底是谁?其实,他只是青龙镇泗河村一位普通农民,但是,他在业界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四川农民谜家第一人”。


厉害吧!此处应该有掌声。



今年75岁的张昭清正在批改谜卷。


【看大咖】爱好灯谜  传承文化


要说张昭清与灯谜结缘还要追溯到1960年。当年,年少的张昭清一直保持着爱看书的习惯,就算17岁初中毕业回家务农也没丢下书本。只要有时间,他都会泡在当时青龙镇文化站借阅报刊杂志。


但某次在文化站读书时,他无意被书中灯谜吸引,从此痴谜成瘾不能自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张昭清的猜谜功底精进不少。随后,在1983年央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张昭清小试牛刀,节目穿插的5条谜语被他全部猜中。


因为成功猜得5条灯谜,他不仅收到了央视发来的纪念册,还收获了村里“农民谜家”的名号。此后,张昭清猜谜、制谜水平越来越高,在全国各种知名谜刊上发表了诸多作品,成为名副其实的“谜家”。


为了更好的推广灯谜文化,张昭清不仅自创脍炙人口且带乡土气息的灯谜,而且他还从1980年开始连续8年自费举办灯谜竞猜活动。这每一次的活动举办,都会吸引众多当地村民前来参加。


除举办灯谜竞猜活动之外,张昭清还坚持编写灯谜资料。1982年,张昭清编写了四川省第一本灯谜资料——《青苑谜丛》,随后还编写了《昭清谜踪》《三苏谜会续》《天府谜苑》等;还参与协助选编了谜刊《三苏谜会》第一集、第二集。


“如今的灯谜爱好者越来越少,为数不多的又是老年人居多,灯谜文化急需更多中青年人参与其中,毕竟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下去。张昭清说:“做这些不仅是自己爱好,也是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灯谜文化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东坡文化网  记者 孟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