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老城门>历史钩沉>探秘眉山老码头·青衣江篇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青衣江

来源: 责任编辑:周华 2018年11月15 17:50:24

 【在漫长的岁月中,饱经历史沧桑的青衣江,还沉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青衣江流域具有悠久道教历史的源流,因为渗透着少数民族文化,呈现出了别样的神韵;青衣江流域还是3000多年前古羌人的一支“青衣羌”的聚居地,虽然,青衣羌国早已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却为青衣江留下了动人的传说和历史底蕴;更让人震惊的是,青衣江还孕育着古老的文明,1984年在洪雅止戈乡安宁坝及中保一带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并伴有墓葬尸骨及陶片,发现的磨制石器、打制石器有30余件;后经过考古专家鉴定,这些石质为天然砾石,器形有斧、双肩斧、石矛、刀等器械,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比中美洲古老而神秘的玛雅文明都要早2500年……】

  如果按照流域面积来说,青衣江在全国众多的河流之中并不占有优势,它在全国130条流域面积在一万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中,按流域面积大小排名仅列于126位,但因为青衣江处在降水量特别充沛的地区,其多年降水量在全国河流中排名第三,是长江流域之最。

  正是因为如此,从雪山奔腾而来的青衣江,不仅为多山的洪雅增添了秀美的风光,更有着像母亲一样的胸怀,为洪雅人提供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不仅如此,青衣江在古代还是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一环,承担大量货物运输功能,造就了一个个繁荣的码头。如今,随着陆路运输网的全面铺开,青衣江的码头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但青衣江的传奇以及昔日码头之上的生活景象,成为了老一辈洪雅人不变的记忆。

风光绮丽的青衣江(钟向荣+摄).jpg

  风光旖旎的青衣江。 钟向荣 摄

一江碧水 孕育水墨画卷

  青衣江发源于川西邛崃山脉与夹金山之间的雪山之巅,沿着千沟万壑奔腾而下,挥别夹金山的怀抱,孕育了眉山这片土地上的“绿色心肺”——洪雅。

  说也奇怪,多山的洪雅本应该呈现阳刚之气,却在青衣江的滋润下变得十分雅致、秀气。青衣江就像一条蜿蜒在群山之上的青绿色丝带,在阳光的照耀下,远方的树林和竹林都浸没在天边的云霞里,江上游荡着不多的渔船和轮渡船,烟蔼伴随着江流和片片倒影流向天涯。

  这样的美色让唐代边塞诗人岑参也流连忘返。他在嘉州任刺史时,曾特地乘船荡漾在青衣江上,写下了:“官舍临江口,滩声已惯闻。水烟晴吐月,山火夜烧云。”的美文,让龙吟成为了洪雅的一大美景。其实,自古以来风光绮丽的青衣江吸引的文人骚客还真不少,像“龙吟春雨”、“萍洲漾月”、“临江晚渡”、“金釜灵泉”等美景都具有着深厚的人文典故。

  时光流逝,这些具有人文历史的美景并没有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是像一幅幅水墨画卷始终悬挂在洪雅的天地之间。更让人感动的是,洪雅人没有辜负这一江碧水,而是用实际行动,为这一幅幅水墨画卷增添生动的绿色。早在三十多年前,洪雅就掀起了植树造林的热潮,当时洪雅全县的人民上山植树,蔚为壮观。如今,无论从洪雅的哪一片高地放眼望去,你都会惊叹于眼前的绿色海洋,任凭目光在那浩瀚的天际、林际、雾际之间徜徉,心也宁静自由下来,仿佛融入了这天地之间,成为了大自然的一棵草、一滴水、一片树叶。

  可以说,洪雅不仅是一个养眼之地,更是一个养心圣地,或许正因为如此,著名作家、编剧王刚看到了洪雅这片秀丽山水背后的精神力量,他初识洪雅就被这一方山水深深地吸引。“小小的一座城,被一条水极为干净的江环绕着,这里的人也非常友好,在这里生活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今年9月,王刚来到洪雅采风,柔美的青衣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天清晨,他都早早起来,沿着江边散步,静静地感受青衣江的美好。

青衣江老照片1(资料图片).jpg

  青衣江老照片。(资料图片)

两岸文化 丰富洪雅底蕴 

  青衣江全程只有300公里,但它流经洪雅境内时汇聚了300多条大小河流、山溪,覆盖了整个洪雅境内的土地。它为这片土壤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滋养着众多独特的生物种群,就连大文豪苏东坡都忍不住用“遥忆青衣江上路,白鱼紫笋不论钱”来赞美洪雅的雅鱼。

  一条江、一方水,养育着洪雅人,也赋予了洪雅人不同的文化气质。青衣江流域的先民,用勇气和智慧创造了令人敬仰的文明,用数千年的时光描绘了厚重的文明画卷。青衣江的两头“挑”着“双遗产”,世所罕见,它的源头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尽头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

  有着如此之高的起点,青衣江流经洪雅之时,自然也会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别的不说,光说青衣江这个名字就大有来历。青衣江古称青衣水,又名平羌江、若水,也称雅河,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述了青衣江流域的历史变迁:“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东与沫水合也。县故青衣羌国也。”

  在漫长的岁月中,饱经历史沧桑的青衣江,还沉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青衣江流域具有悠久道教历史的源流,因为渗透着少数民族文化,呈现出了别样的神韵;青衣江流域还是3000多年前古羌人的一支“青衣羌”的聚居地,虽然,青衣羌国早已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却为青衣江留下了动人的传说和历史底蕴;更让人震惊的是,青衣江还孕育着古老的文明,1984年在洪雅止戈乡安宁坝及中保一带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并伴有墓葬尸骨及陶片,发现的磨制石器、打制石器有30余件;后经过考古专家鉴定,这些石质为天然砾石,器形有斧、双肩斧、石矛、刀等器械,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比中美洲古老而神秘的玛雅文明都要早2500年……

  时光如梭,千年的岁月辗转,往事已如过眼云烟,而这悠悠的青衣江水愈发显得厚重了起来,人们在欣赏这碧波荡漾的江水之时,这流域内的风云故事、历史传说似乎也演变成一幕幕影像呈现在眼前,诉说着流域内的兴衰变迁。

青衣江老照片(资料图片).jpg

青衣江老照片。(资料图片)

千年码头 诉说水运记忆

  从青衣江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无疑是倍受上天眷顾的,它不仅有着如水墨画一般的风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还有一代代懂得感恩的洪雅人对它悉心呵护。这些对于一条江来讲,都是最好的状态,但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奇怪,好运会接连降临在幸运儿身上。

  就青衣江来说,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她承担着大量的运输任务,也许谁也不曾想到,柔美的青衣江早在西汉武帝时期之前就是雅安到乐山一带有规模的水道,在《隶释》卷13《南安长王君平乡明亭道碑》中有详细记载:“维平乡明亭大道,北与武阳,西与蜀郡青衣,越嵩通界……永元七年十月。”或许有人会说,大多数的江河在古时都有同样的历史使命,但青衣江的传奇可远不止是这样,它不仅是彼时的重要水道,也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草原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又分为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其中北方丝绸之路是由西汉张骞开辟,而南方丝绸之路又比北方丝绸之路更早。这在《汉书张骞传》中有详细记载:“臣在大夏(今阿富汗)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吾贾人往事之身毒国(今印度)。”这条记载说明在张骞通西域之前,蜀中物资已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到达印度。

  后经专家考证,南方丝绸之路的“五尺道”就是沿青衣江通过雅安、洪雅、乐山、宜宾、盐津、大关至缅甸,从八木到达印度的。秦汉和汉晋时期,青衣江是连接乐山与雅安最便捷最快速的通道,是南方丝绸之路上乐山雅安两个重要中转站、物资集散中心的商贸物资交流商道。可以说,在陆上运输不发达的时代,水路运输是商人首选,青衣江承载着大宗物资的运输任务。

  有别于岷江水道千帆竞发的繁华景象,青衣水道的繁华还带着一种原始、朴素之感,在这条水道上,不仅能看到往来的船只,还能看到古老的竹筏、木筏。这样的运输景象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前,那时川西公路体系极不发达,青衣江干流虽有不少险滩,仍成为连通川康两省的黄金水道。

  当时山区盛产的木材、竹料、矿砂、中药材、桐油、白蜡、毛皮、竹笋干等土产山货源源不断沿江运送到乐山,再转运全国各地;山区百姓需要的食盐、布匹、燃油、五金器材、日用百货等物资也通过船筏运达夹江、洪雅、柳江、雅安等码头,再分散到边远的乡镇农村,构成庞大的供销网络,直接影响着青衣江流域数百万百姓的生计。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陆路运输的兴起和完善以及江河水资源的开发,青衣江的运输功能逐渐衰退,只留下青衣江上逐渐冷清的码头诉说着过去的繁华。

(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