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眉山码头•岷江篇⑧|瑞峰码头华丽转身 魅力风情成新标杆
来源: 责任编辑:蒋萍 2019年07月22 15:20:25
青神县瑞峰镇被岷江一分为二,加上大自然的眷顾,这里形成了不少天然的沙地,是不可多得的水码头所在地。在岷江水运的黄金年代,瑞峰是青神最富饶的乡镇之一。
然而,瑞峰值得让人称赞的远不止这些,在水运优势不再的今天,它同样值得人们学习,它能在发展之中很好地融入码头文化,打造风情古镇,也能提炼出更深刻的东坡初恋文化,吸引更多游人的目光。
▲瑞峰悠闲的鸭子和空船。
打渔人和他的水上生活
邹兴才老人是青神县瑞峰镇人,他年轻时在岷江上以打渔为生多年,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没有再在水上讨生活,但曾经丰富的经历成了他创作反应瑞峰人水上生活歌曲的好素材。
▲年轻时以打渔为生的邹兴才。
在20世纪50、60年代,瑞峰镇很多人除了在耕种农田之外,是靠打渔来为家庭增加收入,要养活6个孩子的邹兴才自然也不能例外。在邹兴才记忆中,过去一到晚上,他就会把网撒在白天事先踩好的点上,等到晨曦微露之时,他就会把网子收起来,要是碰到了好运气,一晚上就能逮两三百斤鱼。那时一斤鱼能卖5角钱,然而一斤米才卖几分钱,所以,邹兴才的收入是很高的。但因为打渔也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好运也不是每天晚上都会降临到他的身上,为了维持家庭的开销,他不得不沿着岷江,在眉山、乐山甚至是重庆一带打渔。
打渔虽然能够换来高收入但也非常辛苦,为了节省开支,每次邹兴才出去打渔都自备干粮,晚上也只能在狭小的打渔船里或者在露天坝子里席地而睡,所以,吃不好睡不香是常有的事。经过了多年的摸索,他发现沿江一带打的鱼还是在瑞峰镇最多,就渐渐减少了外出打渔的频率。为了增加收入,邹兴才还学会制作船只,因为肯下苦力,他的技术长进飞快,很快就被当地的“船儿帮”选中,负责为“船儿帮”造船、修船。
▲瑞峰一景。
那么“船儿帮”究竟是什么呢?原来,瑞峰镇和青神一样都被岷江划分为东西两岸,千百年来,两岸的居民要往来两岸都要靠船只通行。因为往来的人特别多,所以,往返于两岸的船只很多,为了能更好地为两岸的村民服务,船主们就自然而然地联合在一起,统一提供乘船服务。
▲陈硕明30多年来一直往返在瑞峰码头。
50多岁的的陈硕明就曾是“船儿帮”的一员,他10多岁时就从父亲的手里接过了撑杆,开始了在水上谋生的日子。“过去每天往返于瑞峰码头的人很多,有来赶场的,有去做农活的,还有去中岩寺游玩的,我们一天30多条船不停地来回渡都来不及。”回忆起在“船儿帮”的日子,陈硕明非常骄傲,他还清晰地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专门将木船升级为机械船。但到了90年代末,随着一座座大桥的修建和农村交通工具的升级,瑞峰码头的风光不在,“船儿帮”再也支撑不住,面临着解散。因为舍不得离开水上生活,也在大家的一致同意下,陈硕明留下了自己的船,继续在瑞峰码头渡运来客,见证瑞峰镇的变化。
繁华总被雨打风吹去
“船儿帮”的兴起和解散可以说是瑞峰水运的一个缩影,但繁华时期岷江水运给瑞峰留下的记忆可远不止这些。
▲岷江河畔的打渔人(资料图片)。
瑞峰镇位于青神城南9公里,思蒙河水由西而出,汇入岷江,冲出江岸的一片沙洲上,沙洲沿岸就是天然的水码头。瑞峰镇又叫刘家场,因传镇属中岩曾产"瑞草"(灵芝)而得名,该镇被岷江分为东西两岸,又是水陆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被历朝历代所重视。
据史料记载,青神县建立郡、县之初,治地皆在今之瑞峰镇。《元和郡县图志》:"青神故城在县南二十里。"《旧唐书》:"西魏置青衣县, 本治思蒙水口,武德八年移于今治"。也就是说,瑞峰自西魏恭帝二年起为青神县故城址,直到唐武德八年,之后,瑞峰仍是一个重要的驿铺。
70年的县城地位以及隋唐的开发,使瑞峰镇成为商品意识浓厚、市镇布局繁复的一个重要驿道、水陆码头要冲。镇上木楼临江,商业招牌古朴。东山之有火把柴、西山之大米也是出境中的代表,流传着“穷青神,富汉阳,想方打条刘家场。”的俗语。
那时的瑞峰因为是岷江边上重要的水码头,上下游间客货船必停之地。又是西岸各处朝山香客居士歇足、乘船之处,商业和服务业繁荣——水上白帆片片,夜间灯笼串串,笙歌曼舞起于江面,酒楼牌楼声鹊起于镇上,很是繁华。
▲现在,人们还能在瑞峰找到以打渔为生的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瑞峰的水运优势不在,曾经盛极一时的繁华景象也不在了,只剩下两条在绿树翠竹掩映中的古街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街上的木屋木楼以及镂花吊脚大多保持着原有的风貌,乐天知命的瑞峰人不舍得让这些古屋荒弃,把它保持得非常完整。
多少年来,瑞峰镇就像一个见过大场面的女子,安静地沉淀下来,等待着重新焕发光彩的机会。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旅游观念发生了大转变——人们不在贪念那些千篇一律的人造景观,更喜欢亲近那些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人文底蕴地方。这样既有着浓郁文化气息和优美自然风光,没有被大肆开发的瑞峰古镇迎来了它新的发展机遇。就在瑞峰镇本地人还在为当地逝去的繁华惋惜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城里人踏上了寻访瑞峰水文化的旅程。人们在山叠峰翠,江水环绕,绿竹如云的瑞峰镇,看房舍炊烟,江面野鸭成群,在感受这里和谐宁静的气息的同时享受着心灵的净化。
码头文化造就新瑞峰
瑞峰好像特别是受上天的眷顾,它曾经是盛极一时的水运码头,青神县老县城的所在地,热闹繁华,富甲一方;新时期,瑞峰水运优势不在,大自然和时光长河却给了它太多的惊喜。
▲青神“大端阳”赛龙舟(资料图片)。
瑞峰是青神县风景的聚集地,不仅有“西南林泉最佳处”、“川南第一山”的中岩山,还有慈姥溪、虎渡溪等青神著名景点。除此以外,瑞峰还有着浓郁的佛教文化,不仅有香火极旺的德云寺,还有十六罗汉第五罗汉诺巨那尊者的开山道场中岩寺。这些所有一切都让瑞峰显得更加厚重,独一无二的东坡初恋文化更让人们眼前一亮,再也找不到替代品,每年农历五月十五的赛龙舟,抢鸭子就是最好的代表。
有别于其他地方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划龙舟抢鸭子,吃粽子喝雄黄酒,瑞峰镇的“大端阳”是为了纪念苏轼和王弗的爱情而举行的。经过多年的坚持,瑞峰镇的“大端阳”变得十分隆重和热闹。节日这几天,人们在岷江河放河灯、赛龙舟、抢鸭子;在老街下馆子吃姜汁味王弗肘子;吃卤鸭子、咸鸭蛋;糯米红豆花椒老腊肉包的三角粽子。
▲抢鸭子(资料图片)。
正因为瑞峰“大端阳”的与众不同,瑞峰镇的端午节活动已经攒足了人气,每到这一天,眉山各区县市民以及前一天从成都、绵阳、德阳、乐山、宜宾、重庆等地赶来的人们,步调一致纷纷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青神县瑞峰古镇,看瑞峰男女老幼村民划龙船、抢鸭子。
为了让“端阳节”更加丰满起来,瑞峰人还增加了不少表演内容,不仅有划龙舟大赛,还有渔舟巡游,号子传唱,拉拉队欢呼,沉寂多年的邹兴才和陈硕明也不一样的方式,继续延续着他们的水上生活。如今的邹兴才已是瑞峰镇老年协会的会长,他负责组织过去以打渔为生的人为大家呈现岷江古老的打渔情景,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创作歌曲,力图再现过去瑞峰热闹而繁华的场景;陈硕明则凭借着高超的划船技艺成为了龙舟非遗传承人,负责组织、培训划船手,为大家奉献精彩的赛龙舟表演。
可以说,瑞峰镇的发展之路是值得发扬光大的,无论是在岷江水运的黄金年代还是衰退之时,它都能泰然处之,应付自如。最难得的是,它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将码头文化融入到新时期的发展中来,怀着敬畏之心的瑞峰人也很好地将东坡初恋文化演绎到了极致。
▲瑞峰美景。
现在,动态的“大端阳”赛龙舟将为瑞峰镇赢得更多的游人,然而,人们在瑞峰之后的关注点也不只是会落在瑞峰的端午节之上。他们会像瑞峰人一样深究“大端阳”赛龙舟的深刻含义,后来惊讶地发现原来这是苏东坡初恋有关。也许,更多的人就会静下心来品味瑞峰镇的不同,漫步在瑞峰镇的河滩草洼,寻找苏轼与王弗的足迹,畅想他们从初识到相知的全过程。这一幕幕充满着诗情画意,也如此的清晰动人,谁说这不是新时期,瑞峰人的制胜法宝呢!
来源:东坡文化网 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