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老城门>历史钩沉>眉山古树

古树背后的传奇

来源: 责任编辑:任枫枫 2018年03月26 18:30:04

黄桷树成了三苏祠的标志之一。.jpg

                                    黄桷树成了三苏祠的标志之一。

                                   

黄荆树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jpg

                            黄荆树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具教育意义的三苏祠黄荆树

  “黄荆树已经在三苏祠存在了近千年了,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12月12日,记者在三苏祠基建部主任林小平的带领下,想要认真端详三苏祠里的黄荆树一番,熟料,黄荆树和旁边的古井都用木板严严实实地包围起来,以防正在维修三苏祠的工人不小心伤了它。
   这也不免让人好奇,三苏祠的工作人员为何如此紧张这棵树呢?原来,这棵树的来历和苏母有关!都说:“黄荆条下出好人。”相传,为了鞭策和鼓励苏轼兄弟,苏母亲手在家中井旁栽种了这棵黄荆树,并对它精心照料。功夫不负有心人,黄荆树没有辜负苏母的良苦用心,不仅促使苏轼两兄弟成材,还在三苏祠遭遇毁坏之灾后,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和苏宅古井一道成为了三苏一家在这里生活过的最好见证。
  黄荆树又称黄荆条,是一种北方落叶灌木,在南方很难长大,有着“千年锯不得板,万年架不得桥”的称号。一般来讲,黄荆树生长缓慢且树干比较软,长到一定的高度就会自己折断,所以,在眉山一般当作救火的木柴用,然而,三苏祠里的这棵黄荆树却能成材,真能称上一大奇观。古往今来,人们在游览三苏祠之时,除了会惊叹蕴育三苏的宝井,历经千年风霜洗礼,不但从不枯竭还清纯干冽无比,还会对宝井旁的黄荆树也充满敬意。
   可惜的是,树木也要遵守生老病死的规律,黄荆树也不例外,林小平回忆30多年前,他刚来到三苏祠参加工作之时,就发现黄荆树的主干已经干枯,只不过,在黄荆树的旁边却有一枝新条延续它的生命,每年4月份,它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发出绿芽,开出小花。因为对三苏父子一家有着太多的敬仰,也因为对黄荆树本身有太多的感情,面对黄荆树的枯干,三苏祠的工作人员也舍不得将它丢弃,而是想办法将它保留起来。
  如今,黄荆树成为了三苏祠最具人气的景点之一,人们游览三苏祠之时,看到这棵已经演变成千年木化石的黄荆树主干都会感慨良多。人们除了能在黄荆树身上看到平和、顽强、生生不息的精神理念,还能透过黄荆树畅想三苏一家的和谐融洽的相处氛围,苏母对苏轼两兄弟的谆谆教诲也化成一幕幕具体的影像展现在眼前。

人们对三苏祠的古井和黄荆树充满了敬意。.jpg

                        人们对三苏祠的古井和黄荆树充满了敬意。

最古老三苏祠黄桷树
  眉山著名学者王晋川介绍,因为黄桷树树形优美,在古代常栽种在院落门口、村镇周边、码头附近,出门在外的游子一看到黄桷树就知道离家不远了。也许正是因为黄桷树有着这样美好的寓意,三苏祠南大门右侧围墙内的黄桷树才能屹立千年!
  说起这棵黄桷树的来历,实在是具有传奇色彩。相传,当年,苏洵曾栽植了一株榆树,在榆树边有一株野生的黄角树,时间一长,黄角树的长势远远超过了榆树,久而久之,黄角树将那株老榆树全部包裹和缠绕,开枝散叶变成了黄角树的天地。随着时光流逝,黄桷树已不知不觉屹立在三苏祠旁千年,在这岁月的长河中,黑黑的皱纹慢慢爬上了虬曲苍劲的树干,然而,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它仍旧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传说归传说,三苏祠这棵黄桷树确实悠久的历史。林小平介绍,经树木专家的测量与推算,这棵黄桷树大概有了1000多年的树龄,这和苏洵生活的年代也是吻合的。抛开黄桷树与苏洵的关系,仅凭它本身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千年,就已经是一道传奇。千百年来,它从不炫耀自身的粗壮、高大,而将自己凝敛厚重、朴实无华和脚踏实地风韵展现给世人;从不夸耀自己的冠韵、绿荫,而是默默地支撑起绿荫华盖荫护前行的旅人。
  为了保证黄桷树能良好地生长,三苏祠的工作人员也有着辛勤的付出,林小平专门为它定制了保养方案。除了日常施肥,预防病虫,设立栏杆防止游人对它的伤害,针对黄桷树上寄生植物多的特点,每年秋天,待植物都到了休眠期之后,林小平都会带着四五个工作人员为黄桷树清理寄生植物。清理寄生植物的工作非常的辛苦,每次他们都要忙碌四五天才能完成,虽是如此,林小平和他的工作人员从来都不抱怨,他们觉得能让黄桷树畅快地呼吸就是值得。
  一般来讲,黄桷树的寿命就在一千年左右,但三苏祠里的黄桷树目前的生长状态还非常的良好,  现在这棵黄桷树高12米,胸围709.64厘米,冠幅20米,枝繁叶茂、葱茏劲秀的古树,昂首云天,巍峨挺拔,树冠相叠,枝柯交错,浓绿如云,给整个三苏祠添描上一层神秘深幽,如梦如幻的色彩,也成为这里最为著名的不老传奇。

黄桷树见证了三苏祠千年风雨。.jpg

                           黄桷树见证了三苏祠千年风雨。

     
                                                                                   (本报记者  张玉  文/图)

最多关注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