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民俗年味风
来源: 责任编辑:任枫枫 2018年06月06 14:58:16
过了腊八就是年 奏响春节的序曲
在中国民间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腊八”一过,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自古以来,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腊八粥、泡腊八蒜,合家团聚一起食用,或馈赠亲友。
“从我6岁开始,父母就会在腊八节这一天煮腊八粥给我吃。”如今每到腊八,89岁的赖福秀老人,都会到市场上亲自挑选材料,熬上一锅腊八粥。“这个习俗除了表示一年的丰收,还有缅怀先祖的意义。”
吃腊八饭,表示一年顺遂走过,从今迎来崭新红火的来年。如今在城市里,熬腊八粥已成为很多人小时候的记忆,吃腊八粥的传统却仍在眉山保持着。日子转到腊八,便一定会在心里奏响过年的序曲,加紧步伐辞旧迎新。
腊八一过的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在这儿眉山人有着丰富的内容。从喝腊八粥开始,家家户户要扫房、请香、祭灶、写春联、备年货,直至除夕夜。年是百节之首,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场不约而同的盛大庆典,要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做诸多准备。
大人们都在为过年忙碌着置办年货,小孩子们则是最高兴的,总是跟在家长身后,要各种各样好吃、好玩的东西,要买一件新衣服拜年的时候穿。大街上也是一片繁华景象,店家都纷纷挂上红灯笼,各式各样眼花缭乱的春联、鞭炮,让眉州大地上一片喜气洋洋。
中国结与孔明灯 浓郁喜庆的年味
春节将近,大街小巷年味十足,大红灯笼高高挂,福字对联摆满街,凡是跟喜庆沾边的东西也都悉数登场,上了年货市场。“一根红绳,三缠两绕,一种祝福,编结而成。”中国结,这个象征吉祥如意的小饰品成为了眉山人的必备年货。
国人对绳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如今的中国结,一根丝线串起了五千年的文化传承。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富含文化底蕴,不知何时起,中国结成为装饰新年、点缀心情、表达吉祥的,最恰如其分的物品。
在眉山,过年挂上一个中国结,也就成为了很多家庭的保留节目。“小时候每到过年,父母都会上街买几串中国结,挂在家门口。每每看着大红的中国结,心中就有一种吉祥喜庆的暖意和感动。”市民肖明霞讲道。
“现在过年除了会挂中国结祈求平安以外,很多人还会到岷江河堤放孔明灯”,27岁的眉山人谭覃说。特别是近两年,在除夕之夜,和家人或是朋友来到岷江河边,共同放飞一盏带着祝福与祈盼的孔明灯,眼看着灯缓缓向上飘飞,内心便充盈莫名的幸福与喜悦。
挂中国结、燃放孔明灯,就像完成一个又一个关于过年的仪式,这是眉山人对来年的美好期盼,是生活的气息,更是浓郁喜庆的年味。
春联倒福和挂历 年俗的古老传承
写春联、贴春联是不可缺少的春节习俗,大红春联贴上去,喜气盈门,过年的气氛顿时浓厚起来。
在眉山,一到年底,就有很多市民上街免费为大家赠送春联。今年88岁的伍志贤老人,每年春节前都会和老年大学的学员们,一起到三苏雕像广场为大家免费写春联。
“春联的内容,大多是吉庆、祝福、励志的意思,但是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正屋、偏屋、厨房等各处的春联内容应有所区别,”伍志贤介绍。
当然,最走俏的还是大大小小的“福”字,哪怕春联没地方贴,“福”字也是无论如何要贴一个的。“福到了”,看着听着便是喜庆的年味儿。
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如今,曾经很流行的年画“退休”,取而代之的是各色挂历上墙。“每到年底,家里都会换新的挂历,然后把家里人的生日和重要节日圈出来”,家住城区下西街的86岁的人杨素芳,到如今都还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这些老传统,逐渐转化为简单的形式,又回归于眉山人的生活中。它是文化的延续,也是民俗风情的传承。一幅幅春联,叩开了新年的大门;红火的倒“福”,开启眉山人新春的愿景。
(本报记者 李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