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看眉山>文化新闻

以笔为枪 记录峥嵘岁月

来源:眉山日报 责任编辑:熊莉 2020年10月27 16:40:40

穿军装的卢陆念。杨建新 摄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0月21日,再次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98岁的卢陆念心中无限感慨,往事历历在目。

  出生于1922年的卢陆念,是土生土长的彭山人。从宣传进步思想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见证开国大典到亲历抗美援朝战争……卢陆念以记者的身份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重要的时期,用笔作为自己的武器,去记录那段峥嵘岁月。

  □本网记者 林茂春 文/图

从战火中的重庆到解放区的河北

他用手中的笔歌颂英雄的战士和人民

  卢陆念16岁离开家乡,只身去往重庆。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凭着对新闻报道的兴趣与喜爱,他用手中的笔书写了一系列报道,歌颂英雄的战士和人民,批判日本的侵略。他撰写的报道投递到《大公报》《世界日报》等报刊,并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刊发。笔就是卢陆念的武器,是他参加“战斗”的一种方式。

  20岁出头,卢陆念被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念吸引,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到解放区去,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通过著名社会活动家史良,卢陆念联系上了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得到了去延安读抗日军政大学的机会。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交通被封锁,他最终没能去成延安。

  卢陆念不甘心,也不想放弃,于是千方百计寻找机会,终于通过一个在北平地下组织的老乡帮忙,踏上了前往解放区的路。只是,这次的目的地不是延安,而是华北。

  1948年,原华北大学成立后。卢陆念打扮成卖烟小贩,穿过重重封锁,到达了当时华北大学所在地——河北正定,参加了半年的短期训练班。

  学成后,表现优异且有不少新闻报道经验的卢陆念被分配到北京,在原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工作,担任《人民铁道报》记者、编辑,采编了许多广为传阅的优秀报道。

  直到现在,卢陆念还坚持着每天必看新闻的习惯。“哪天不看新闻就感觉自己是个瞎子聋子,比不吃饭还难受。”他说。

卢陆念收藏的老照片。

从参加开国大典到亲历抗美援朝战争

他见证了历史性时刻和誓死战斗的场景

  1949年10月1日,卢陆念永生难忘。

  下午3时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卢陆念站在天安门城楼下,激动不已。在上千人的铁道部里,只有不到两百人能参加开国大典,卢陆念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更让他感到幸运的是,排队时发现自己站在正对着城楼的第一排,离毛主席那样近,离见证这个重要时刻那样的近。

卢陆念获得的各类奖章。

  对卢陆念来讲,没有什么比这一刻更感到光荣、幸福和有意义了。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阶段,为全面细致地反映出战争的真实情况,卢陆念主动申请深入战场进行战地报道。

  从鸭绿江畔出发,原本有点胆怯的卢陆念,看到每一个战士都充满着斗志与激情,不言退缩、义无反顾,他的脚步也越走越坚定。

  战争,意味着残酷无情、生离死别,但依然有着无数个温暖的瞬间。

  卢陆念清晰地记得,有次在战场上采访时,一回头发现还有两名战士跟随着自己。“怕你不安全,跟着保护你。”短短几个字,如千钧击在卢陆念的心上。在本是自顾不暇的战场上,战友们的情谊,如寒夜中的明灯,激励着他勇敢前行。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1950年10月,杨连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任副连长(后被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英雄”称号),被称为“登高英雄杨连弟”。他和战友们不是用枪炮杀敌,而是手拿榔头、手钳抢修铁路桥梁,在持续轰炸下,做到随炸随修,随修随通,建成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卢陆念的笔记本。

  杨连弟与卢陆念在战争前彼此就认识,用卢陆念的话讲,“杨连弟这个人,胆子大得很”。

  一次,卢陆念在铁道兵团采访抢修道路的杨连弟,敌军轰炸机突然来袭,杨连弟一把把他推开,大声喊道“你快走!”

  这次轰炸,卢陆念和杨连弟都幸存了下来。胆战心惊的卢陆念连连叮嘱杨连弟“要时刻注意点”。

  “注意啥,跟他们拼了!”杨连弟的这句话,道出了他的英勇和无畏。

  不久后,卢陆念听到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的消息,十分难过。

  在战场上,大多数的战士都比卢陆念小。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受了伤无法行走的年轻士兵。他见了人就拉,恳切地说着:“我要留下来,我要跟他们拼了!”卢陆念也被这名士兵拉过。他说,“都伤成那样了,他还惦记着要保家卫国。”说罢,悲从中来,卢陆念掩面哭泣,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每一名战士都有着誓死战斗的决心,每一幕保家卫国的场景都让人动容。他们都知道这一去山高路远,这一去枪林弹雨,这一去可能壮士难还,可依然义无反顾……卢陆念化悲痛为动力,用笔书写了一篇篇报道,纪念着这些永远留在他心中的战友们。

老照片。

从只领基本工资到尽心做慈善

他践行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信念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卢陆念便向组织申请到新疆工作。“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战场上,被战士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的卢陆念,坚定了要把自己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信念。

  此后,卢陆念一直在新疆工作,直至退休。身边亲朋好友问他为何要去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卢陆念回答道,“这算什么辛苦,前线才辛苦,战士们那才叫辛苦。只有全力以赴为国家发展做贡献,才不辜负战士们的鲜血。”

  在新疆工作的数十年间,卢陆念坚持不领补贴,不要奖金,只领基本工资。退休后,他回到家乡彭山,为继承岳父陈希虞爱国爱乡爱教育之情,与妻子、妻弟一起拿出了20万元,于1998年9月成立了“光彩事业促进会—陈希虞奖学金分会”,每年资助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和优秀教师。几十年来,资助过多少学生和教师,卢陆念已记不清了。

  卢陆念还与其他爱心人士一起,于1999年9月成立“彭山县光彩事业促进会慈善分会”。截至2012年,受助生达811人次,受助金额216040多元。

  “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他们能够铭记历史、好好读书,把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不怕艰难、不畏险阻,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这是卢陆念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