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爱阅读>时代前沿

《品中国神童》连载——曹冲(4)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8年05月07 17:28:28

  4

  关于曹冲的死,直到今天仍是个谜。

  《三国志》的记载很简单,曹冲是患“疾病”而死的。但什么疾病?没有说。

  死因不明,这就为后人的猜测预留了空间,为传说的滋生开辟了土壤。

  民间传说中,有怀疑曹冲是被其兄曹丕嫉妒害死的。

  一种说法是,曹丕以曹冲母亲环夫人性命要挟曹冲,要曹冲以死换取母亲性命。于是,曹冲不得已饮鸩自杀。

  另一种说法,是曹丕放了毒蛇在曹冲卧室里,曹冲被毒蛇咬死的。

  这些传说,虽无充分的史实支持,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三国志•魏书二十》记载:曹冲死后,曹操悲恸不已,曹丕便去安慰父亲。不料,曹操却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曹操的意思非常明显:你们这些做兄长的,才巴不得曹冲早一点死呢!

  据史书记载,曹冲生前因天赋聪颖,加上宅心仁厚,深得曹操宠爱,常在不同场合夸奖曹冲,大有要让曹冲继嗣的意思。

  曹操的这些话,对谁的刺激最大,当然就只有曹丕了。

  曹操与原配夫人丁夫人没有子女,只有一个养子曹昂。曹丕呢,是曹操继配夫人卞夫人所生的嫡系长子。按封建宗法制度的规矩,曹丕应是继承父亲王位的第一人选。

  但曹丕的继位之途,却分明横亘着几道障碍。

  首先是曹操的长子、丁夫人的养子曹昂。曹昂聪明且性情谦和,为曹操所喜爱。他二十岁举孝廉,建安二年(197年)随曹操出征张绣,不料遭到张绣突然袭击,曹昂为保护父亲曹操负责断后,与大将典韦一同战死宛城。曹昂有勇有谋,且品德高尚,但死得太早,没有对曹丕形成过实质性的威胁。

  还有三个亲弟弟——曹彰、曹植、曹熊。

  二弟曹彰武艺过人,在攻打乌丸等北方少数民族战役中立有战功,但有勇无谋,也不争权夺利。曹操曾问过他的志向,曹彰自言“好为将”,也就是说做个将军就满足了。曹彰似乎是个“胸无大志”之人,因此对曹丕威胁不大。不过,他死得奇怪,黄初四年与兄弟一起进京朝见曹丕,不久暴毙于府邸,时年35岁。

  三弟曹植,先前我们说过,他才高八斗,但恃才傲物,不拘小节,其骨子里是个诗人、文学家,不是拼城府玩弄权术的政客的料子,故也非曹丕的劲敌。但曹植太有才,而且初期深受曹操喜爱,曹丕不得不时时提防着他。

  四弟曹熊死得太早,可以忽略不计。

  只有神童曹冲,任何方面都比他曹丕优秀,才是他真正的心腹大患。

  虽然只是小妾所生的庶出,虽然比曹丕小九岁,但曹冲的天赋之才和与生俱来的仁爱之心,不仅让他得到曹操的偏爱,而且也在群臣中赢得了不少的人心。

  从智慧和人品来讲,十个曹丕也抵不上一个曹冲。因此,在曹丕继位的路上,小小曹冲有如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屏障。

  可以这样说,这座屏障一日不除,或者说一日不消失,曹丕就一日不得安眠。

  此外,我们再从曹丕个人的品德来看。

  陈寿在《三国志》中有一段评价曹丕的话: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这段评价,明显是反话正说。其真实的大意是:

  魏文帝曹丕虽然有政绩和文采,但为人心胸狭窄,气度不大,缺乏公平之诚,因此算不得一个贤君。

  曹植有一首著名的抒情长诗《赠白马王彪》,作于黄初四年。当时,曹植、曹彪、曹彰弟兄三人一同进京朝见曹丕。结果,任城王曹彰在京莫名其妙死去,曹植、曹彪一同回归封地。他二人本可结伴同行,但遭到曹丕手下的阻拦,曹植悲愤难当,写下了一首八十多行的长诗,赠给他的异母弟弟白马王曹彪。

  《赠白马王彪》一诗,直接反映的是曹植对曹丕手下鹰犬爪牙的仇恨和愤慨,实际上是对曹丕残酷迫害他们弟兄的强烈抗议。

  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曹植一生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

  为争夺王位,为保住皇权,曹丕费尽心机,处处设防,甚至不惜手足相残,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因此,曹丕嫉妒年幼的曹冲,担心被曹冲取而代之,想加害于曹冲的可能性不是一点没有。

  怪不得曹丕在做稳了皇帝之后,常常说:“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意思是说:家兄曹昂当年战死在宛城,那是他的命运;如果让曹冲健康地活到现在,天下也就不会是我的了。

  言为心声。曹丕这话传达出了什么信息?有何潜台词?很明显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庆幸。

  那么,究竟是对曹冲因病夭折的一种庆幸呢?抑或干脆就是对当年就除掉了年幼时的曹冲的一种庆幸?……实在无法准确地破译。

  还有一件事,也让今天的我们颇费猜详。

  曹冲生前,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叫周不疑,前面提到过,也是个了不起的神童。

  据《三国志》记载,周不疑,字元直(或作“文直”),零陵重安人(今湖南衡阳县),是刘表别驾刘先的外甥,少有异才,聪明敏达,在十七岁时已著有文论四篇。

  年幼的周不疑,不仅有文才,还有军事才能。

  《零陵先贤传》曾载曰:曹操攻柳城不下,图画形势,为难计策,周不疑进十计,攻城即下也。

  周不疑小小年纪,就解决了大军事家曹操的攻城难题,其军事异才可见一斑。

  周不疑与曹冲关系亲密,两个神童在一起,经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令曹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曹操的想法有些天真,两个神童长大了,如果肩并肩联手辅佐他,何愁天下不姓曹?

  周不疑年龄比曹冲大,为进一步拴住周不疑的心,曹操曾想把一个女儿嫁给他,但不知何故,遭到周不疑的婉言拒绝,连连说“不敢当”。

  周不疑与刘备有亲戚关系,莫非“身在曹营心在汉”?

  周不疑的不领情,不买账,令生性多疑的曹操顿生疑心。

  曹冲死后,悲痛之余,曹操的大脑却格外清醒,瞥见一旁正在哭悼亡友的周不疑,悄然动了杀心。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杀人,凭直觉即可,毋须进行充分论证。

  如果曹冲不死,周不疑就算本事再大,也有曹冲制肘。

  既然曹冲已死,对曹操来讲,周不疑不仅失去意义,而且也失去存在的价值。

  曹操担心,周不疑是曹家养的一只幼虎,长大后会成为一只无人可驯服的恶虎,伤害他人的同时,也必然会伤及曹家自身。

  恶虎不可留,当立马诛杀!

  从起疑心,到起杀心,曹操只有眨眼的工夫。

  懵懵懂懂的曹丕,知道父亲的杀心后,居然去上谏劝阻。结果挨了曹操一顿训斥:“如果是曹冲在倒还罢了,周不疑不是你这样的人能驾驭得了的。”

  在曹操看来,曹丕之才连周不疑一半都没有。

  于是,周不疑便被曹操派人给暗杀了。

  周不疑死的时候,也只有十七岁。

  曹操杀周不疑的动机,虽然可怕,但也可理解:即使是神童,是天才,但你如果不为我所用,或者难以驾驭,还不如一杀了之,免得养虎为患。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刀……

  我们设想,如果当年曹操不杀华佗,如果曹冲没有夭折,如果不是曹丕,而是德才兼备的曹冲继承了魏王之位,那么,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会不会因此改写?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历史就是历史,其发生、发展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留给我们这些后人的,只有无尽的遗憾和唏嘘。

最多关注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