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洵》连载(序)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9年07月15 15:23:34
前 言
苏洵是谁?
仅仅是苏轼、苏辙的父亲吗?仅仅是《三字经》中那个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的后学典型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苏洵的人生,包括他的文章和思想,见证了北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命激情,同时也昭示了他们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苏洵天性好奇猎异。有人说他少不喜学,酷好游山玩水,是白费了少年的大好时光。这是一种偏见。苏洵后来在学术方面的成功,尤其是对治国安邦的思考和设想,与他从小阅读山川自然而激发出来的对生活对世界的想象,是不可分割的。海德格尔曾说,哲学应该始于“人生之心境情调”。那么,人生又何尝不应该始于对世界的好奇、惊异和敬畏呢?
苏洵个性张扬,具有叛逆性格。屡试不第后,苏洵没有颓唐,更没有隐山遁水,而是认真对摧残人性的科举制度进行反思和批判,同时自我反省,从而弃旧图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术之路。苏洵对科举制度的反思和批判,在当时即使不是第一人,也无疑是比较深刻和犀利的。苏洵的个性张扬,主要体现在文字中。他平日不苟言笑,可写起文章来却纵横古今,汪洋恣肆,对看不惯的人和事,更是嫉恶如仇,毫不通融留情。
苏洵的思想具有“标新立异”的价值。苏洵绝望于功名后,闭户十年狂读诸子百家,从古代先贤那里汲取智慧。但他并未食古不化,而是取精用宏,裁古量今,结合当时的国情民生,写出了大量直陈时弊、锐意革新的“有用”文章。直到今天,苏洵的思想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苏洵的本质是平民布衣。苏洵一生都想当官,但他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而是想借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直到晚年,朝廷才赐给他一个九品小官,这对于“有志于当世”的苏洵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屈就小官后,苏洵还是苏洵,从里到外都非常“平民化”,依然有布衣的独立人格,依然以布衣之尊傲立于百官之中。
苏洵的一生是一场悲剧。科举制度扼杀了他的仕途前程,也粉碎了他的政治梦幻。大权在握而又四平八稳的士大夫们,普遍看重的是他的文章,而非他的主张;尤其是对他那些借古喻今、忠鲠谅直的观点,他们更是敬而远之。因此,苏洵的悲剧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
不过,令苏洵生前身后都深感欣慰的是,他的两个儿子没有重蹈他的覆辙,而是奋厉有为,青胜于蓝,并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师。特别是苏轼,已冉冉上升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星空中一颗耀眼的巨星,而身为父亲和老师的苏洵自然功不可没。
这就是苏洵——
一个落拓不羁的旅行者,一个危言高论的预言家,一个特立独行的布衣鸿儒,一个器识晚成的散文大家,一个手执神奇教鞭的业余教书先生,一个生养了两个文学天才的功勋父亲。
公元2009年,恭逢苏洵诞辰1000年。
一千年,似乎遥远,仿佛昨天,苏洵依然活在我们中间。
本书试图以简洁的线条,为苏洵画一幅人生素描,姑且算是为他的千年华诞敬上的一瓣心香。至于他老人家在天之灵接受与否,笔者不敢妄自揣测,且始终心处诚惶诚恐之中。
刘川眉
2008年12月26日于眉山东坡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