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爱阅读

眉山川剧团的当家戏——《白蛇传》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提起《白蛇传》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80、90后的年轻一代大多是因为赵雅芝出演的《新白娘子传奇》而得知,但对于我们出生在60年代以前的眉山人,则更多的是源于眉山川剧团演出的川剧《白蛇传》 。

老爸说《白蛇传》是眉山川剧团的当家戏,每演《白蛇传》,票房必爆满。剧团从成立到上世纪80年代,除了文革期间,《白蛇传》没有间断过,尤其是恢复传统戏后,他们自己创作的《白蛇传》下本更是火遍了四川各地,巡演几十场次,场场爆满,四川电视台还为该剧录制了舞台艺术剧在四川电视台进行了录播!

作为地方戏剧给其它剧种交流,老爸每次讲起这一段历史都是两眼放光,脸色泛红,激动不已!



尹世莲(中)、陈静(左)出演的《白蛇传》剧照。

朱家枢 摄


释放信号,传统戏解放


老爸说:“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78年小平同志视察成都,点名要看川剧名角晓艇演的传统折子戏《逼侄赴科》,当时四川的派性斗争还未终结,说还不能演,小平同志笑了笑说‘叫他演!’。我们得知这个消息,非常惊喜!这无疑是给我们释放了一个信号——传统戏要解放了!但没见上级的文件和通知,还是不敢随便演,剧团领导请示主管部门都不敢表态,最后只好派我和当时的党支部书记刘维中去省委宣传部当面请示时任副部长江海云,江部长的答复是只要没有禁止的剧目就可以演。听到这一消息,我们是喜出望外啊!因为当时只准演八个样板戏,大家都看腻了,演员也演腻了。1972年以后文化界稍微放开了一点,可以演出几个现代戏了,如《杜鹃山》《盘石湾》《苗嶺风雷》 《瑶山春》《金沙江畔》《八一风暴》《江姐》《小刀会》……等等。”

我听到老爸一口气报出的这一连串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也跟着兴奋起来!

这些现代戏一改样板戏的僵硬死板,在舞美、服装和布景上增添了许多美感,当时的我十多岁,正是女孩子开始爱美的年龄,每天晚上我都会跟着爸爸去剧团!但现代戏毕竟剧情刻板,都是些表现深仇大恨的剧目,缺乏情节和人情味。可传统古装戏就不一样了,它有历史经典故事作为背景,有以传统戏曲特有的虚实结合作为表现形式,比如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传统戏有诙谐的对白,优美的唱腔、迷人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加上生动的故事,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各种绝技独树一帜,妙趣横生,那是一种真正的艺术享受!这在当时文艺领域是特别缺乏的。所以,传统戏一上演就深得观众喜爱!


水漫金山一场中的白蛇和青蛇的扮演者陈红(上)和王之勇(下)。朱家枢 摄


“那时文革刚刚结束,还不敢搬出所有的传统剧目,只有摸着石头过河”,老爸接着说,“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周总理提到过的传统戏《十五贯》,再加上当时上座率比较高的 《八一风暴》《小刀会》及一批折子戏,便开始了在乐山、井研、 五通、丹棱、仁寿等地巡回演出,上座率直线上升。我记得我们去眉山县的一个边远山区广济乡济光大队,靠近丹棱县城,在丹棱演出时他们乡的好多戏迷都步行去看,但买不到票,于是戏迷们就给乡政府反映,要求剧团去他们乡演几场,乡政府向县委反映了这一情况后,要求剧团去他们队上演几天。这个大队是当时的先进大队,刚刚才修了新礼堂。我们去演了7天,场场爆满,为了保证每人都能看到戏,乡政府预先就把7天的票全部发到各位社员手上了,最有趣的是丹棱城区的戏迷也跑来看,但一张票都没有,只有失望而归!村民的热情这么高,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村上给我们安排了很好的伙食,村民们自发去钓鱼给我们送来,还送来好多新鲜的蔬菜、水果,真是感动啊!”

随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被文革期间禁演的所谓“帝王将相”的传统戏也彻底解放了,于是《白蛇传》的复出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第一代白蛇扮演者左素芳。朱家枢 摄


解放初期的《白蛇传》


老爸继续回忆:“我们剧团演《白蛇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红火过了!当时剧团刚刚成立不久,各地的川剧艺人和玩友都聚集眉山,再加上新又新戏班子里科班出生的左素芳、艾正喜搭档出演白娘子和小青,那是一个绝配啊!”老爸说着站了起来,边说边比划着:“在《水漫金山寺》这场戏中,白娘子盘腿打座,被青儿托举过头顶;白娘子双腿环绕青儿的腰际,青儿抓住白娘子的腰带,在台上旋转数圈;最后白娘子独脚站立在小青肩上绕场几圈寻找她的官人许仙;法海唤出紫金绕钵要收白蛇,此处是戏的高潮,变脸、吐火、白娘子的地毯功、大劈叉、抱脚横向翻滚,双脚夹头向前翻滚......好多绝技在这场戏中一一展现,最后是风火二神拿出浇上煤油的火圈追逐白娘子,火借风威,风助火力,白娘子被逼得走投无路,跃身钻出火圈,此时全剧终。”老爸像讲评书一样一口气讲完这一段精彩片段,听得我热血沸腾!演员的功底好生了得! 

这部《白蛇传》在当时就火遍了四川,在眉山演出时就是场场爆满,1963年乐山地区推荐去了自贡市、内江专区巡回演出,演出时上座率超出了当地剧团。两地文化局专门开了个座谈会,要眉山介绍经验。老爸说;“内江和自贡的同行都不服气,觉得你们一个县剧团凭什么比我们市剧团、专区剧团还厉害嘛!尤其不相信舞台上的功夫是真功夫,认为一定是魔术,要上后台看个究竟。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们剧团当时的团长叫甘霖,是专业舞蹈学校毕业的,她非常强调基本功的重要,要求演员们都要练功,还每天带头起早练功,她亲自扮演过《盗仙草》一场的武功白娘子。她要求年近六旬的许仙扮演者谢元度练‘倒硬人’这一绝活(腰和腿直挺着向后倒地),结果人家硬是练到了基本完美。但另一个硬功夫叫‘开慧眼’,就是用脚尖将一张画好的眼睛图案一脚踢到额头中央贴好,他却始终没有练成,可另一个管服装的廖树成却练成了这项绝技。幸好在内江同行要求在内场表演时,就是廖树成救了急!内江同行这才服了气!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由于剧团有很好的基础,我们这次要重新排演《白蛇传》,大家还是信心十足的!”


杜国兰(左)扮演的白蛇剧照。朱家枢 摄


《白蛇传》复出,传统戏卖座


新排演的《白蛇传》赢得了很好的口碑。白娘子的扮演者是左素芳的弟子杜国兰,从扮相到唱功、武功都是一流的她再现了当年左素芳的风采!为剧团赢得了极高的上座率。连续演出几十天都是爆满。一天演一场,逢赶场中午还要加演一场。空间不大的剧场内,上下两层楼,13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连角落都站满了踮着脚尖的观众,那是一票难求啊!

到上世纪80年代初,传统戏彻底解放了,喜欢古装戏的人也越来越多。眉山县川剧团也经常受邀去外地的剧场演出,川剧团走到哪都像过节。他们用租来的货车拉上道具,浩浩荡荡七八辆,剧团人都戏称他们是“没有大篷车的大篷车队”。《白蛇传》到外地演出时,每到一个地方,尚未到达剧场,当地的群众就把车给围住了。演员们享受的都是明星般的待遇。演出结束后,好多观众就守在剧场门口,等着请剧团的演员出去喝茶吃饭。谁要是跟剧团的演员吃了顿饭,喝了顿酒,那可是面上有光的事,可作为跟人吹牛的谈资。

当时的我也天天去凑热闹,在舞台上看,在爸爸工作的灯池里看,有时看到演出的穿帮、忘词,看到机智的补台,特别有意思!有一次,演折子戏《水浒传》时,押送武松的一个衙役是个武功演员,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廖树成,据说他8岁才开口说话,但人实在能吃苦,有一身好功夫,他除了管理服装外,还能制作头魁,口条(胡须),还会出演一下群众演员,这次他出演的衙役只有一句台词,武松问:“哪个派你来杀我的?”他答“蒋忠”。就这两个字,他在台下反复念叨了好多遍,但当他上台后一紧张,“哪个派你来杀我的?”他便脱口而出:“武松!”,这是一个明显的穿帮,待台下观众正在纳闷的时候,武松扮演者突然灵机一动,给了他一刀,随口骂道“去你的哦!简直是打胡乱说”!观众居然没有看出任何破绽,但剧场后台看到这一幕的人已笑得前仰后合,而且成了剧团一个永久的笑话!


杜国兰。朱家枢 摄


《白蛇传》下本的诞生到辉煌


《白蛇传》已经火得不行了,为了满足演出市场的需要,增加剧团收入,剧团分成了两个小分队,父亲担任了一队副队长,带着《白蛇传》等剧目开始在四川各地巡演。在峨眉城演出的时候,他遇到一位姓袁的老中医,是个川剧迷,老中医告诉父亲他看过一本《白蛇传》的小说,建议他们根据小说编出下本来。父亲知道这个消息后万分高兴!老人家说他是在街边租来的,经老人指点,父亲找到了开书摊的那位大姐,大姐告诉父亲这本书是成都一位知青卖给她的,有人说是禁书,所以不敢摆出来,父亲说明来意后,大姐愿意卖给父亲,不出租。当时父亲给了十几块钱就把书买来下了。“还是套书,有好几本,线装,还有插图,上面盖有四川省戏曲研究所的公章,我把书拿回去找了几个人一同研究,决定由编剧谢启文执笔撰写剧本初稿。谢启文是重庆戏剧学校话剧编剧专业毕业后直接参军去了抗美援朝,然后复原安置到剧团任编剧的,专科毕业加上多年的工作经验,是个很优秀的编剧,只可惜去世得太早!”爸爸说到他时,露出难过的表情。然后接着说:“导演是科班出身的四大师兄之一郭永福,并出演青蛇,他根剧当时本队人员特长,分配不同角色,白蛇演员就有三个,廖惠蓉、陈红演武功段,陈超琴演唱功段,青蛇两个,水漫金山一场由1972年来剧团的青年演员武功出众的王之勇担任,演员各尽所长也是该剧成功的原因之一。你爷爷负责师鼓和音乐唱腔,灯光师喻伯林负责灯光设计,我负责舞台美术设计、布景。在词曲的创作上,更是发挥集体智慧,一起研究,边唱边改,全队上下激情高涨,齐心协力,每个人都担任了几个角色,不计较主角、配角,都只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要把这出戏排出最高水准,力争一炮打响!

随后,我们又一起去拜访了曾经在成都“新又新剧团”演白蛇的演员。当时她已经退休多年,居住在雅安,听说我们的来意后,非常热情地介绍了当年《白蛇传》轰动蓉城的场景,她讲述到《白蛇传》中的紫竹林“观音坐莲台”的布景,当时我就用心记下了,第二天就请人用钢架做了一个一米五高,前面悬空的高台,然后利用灯光电动效果,营造出了运动的云水。从观众席上看去观音就像是在云海中悬空而坐。我清楚记得第一场演出的情景,当全场熄灯,大幕徐徐拉开时,全场观众报以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我当时兴奋极了,忐忑的心终于安顿下来。”

这出《白蛇传》下本实际上是在旧版本上的升级版,保留了旧版的精彩部分,如《水漫金山》《断桥》等,又增加了《祭塔》《盗仙草》《吊打王道林》》等片段,使剧情更加丰富,场面更加美化,汇集了唱功戏、武功戏和川剧特有的幽默戏,使演员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各种功底,整台演出环环紧扣,绝技不断,美轮美奂,精彩绝伦!


廖慧容在《白蛇传》下本中扮演许仕林。 朱家枢 摄


我也是印象深刻,尤其是对我的同龄人,从小的玩伴陈红,她是左素芳的女儿,她在“水漫金山寺”一场戏中扮演白蛇,那是一个精彩! 当时的她不到20岁,但她几岁就开始学戏,师从母亲,又有母亲的戏曲基因和刻苦勤奋的精神,唱功和武功都和母亲有一比,尤其是武功戏演得非常出色。当时在眉山城也是小有名气!我记得水漫金山那场戏,她身体卷成一团在地上连续翻滚好几十圈,后来又纵身跳跃钻过火圈,每场演出台下都是掌声雷动,喝彩声此起彼伏!更难得的是,现如今的陈红还一直活跃在川剧舞台上,被评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坡川剧第五代传承人!她的这身功夫来的的确不易,我是亲眼目睹她一边挨打一边练功,起早贪黑,从未间断,那叫一个苦啊!

当时两个队都分别排演了《白蛇传》下本,先后有好几个演员出演白蛇和青蛇,除了前面提到过的杜国兰、廖慧容、陈超琴、陈红、郭永福、王之勇以外,还有曾柏林、尹世莲、陈静、杜淑华、李幼萍、杜淑琼等,他们大多因为《白蛇传》成就了自己的川剧事业,抵达自己艺术生涯的顶峰,廖慧容因为反串下本中的许仕林被著名川剧艺术家陈书舫一眼看中,收她为弟子;杜国兰也因此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省文化厅专门组织专家到眉山观摩,为《白蛇传》下本评了当年的最佳演出奖。廖慧容至今还保留着四川电视台的录像,好多演员都保存有当年的剧照。凭着这个《白蛇传》下本眉山川剧团走向了历史最辉煌时期,《白蛇传》也因此而深入人心!

“接下来剧团就开始了几乎遍及全川的巡演。”父亲接着说,“第一站就去了雅安,合同是30天,每天的票开门就卖完,群众要求中午加演一场,一天两场,天天如此,好些演员都已经坚持不了了。在我们合同期满准备离开雅安的前一天,雅安地区文化局把我叫去了,和我商量再演三天,三天的票由文化局和我们一起来分配,于是我们就将三天六场戏票分成五张一份,每份中有两张甲票三张乙票,从公告发布后第一天上午八点开始发售,每人只准买一份,一开门买票的人就排成长队,很快就把三天的戏票一抢而空,雅安的演出就这样在热闹中结束了!下一站便是成都。”父亲越说越带劲,我知道他又要开始讲述那段最辉煌的历史了!


郭永福和廖慧容夫妇扮演的青蛇和白蛇。

朱家枢 摄


“当时我们队里有部分人就开始担心了,觉得一个县剧团去省城演出,万一没人看,发不起工资奖金不说还影响剧团形象,说实话,我当时心里也没有底,最后经全体演员讨论决定,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先到郊区演两场试试,如果不行就撤退。因此便先去沙河堡影剧场演出。始未料及的是第一场演出到半场休息时,四川广播电台的记者就到后台通知我,他们决定第二天来录制《白蛇传》,进行实况转播。听到这一消息,大家异常兴奋!对打入成都市区顿时信心百倍,省电台录播后,我们开始进市区在西城区文化馆剧场演出,每场都是满座。紧跟着四川电视台的倪绍忠导演又来找到我们要我们的《白蛇传》下本的原创剧本,说是过两天四川电视台就要来录制演出实况,在四川电视台进行全剧录播。这样的待遇在当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剧团的全体人员激动地四处奔走相告。我们立即报告团里,团里向县委、县政府做了汇报。这对于眉山县来说也是无比荣耀的事情,县委、县政府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为了保证演出完美,我们需要新购置无逢纱幕和丝绒底幕,文化局立即表态给与支持。县里四大家的分管领导还专程来成都慰问大家,现场观看录制,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录像场地定在了当年最好的演出场地——牛市口新建的胜利剧场。剧场设备完善,灯光音响都是全新的。据剧场经理介绍,他们接待的一般都是国际国内知名的演出团体,还从未接待过地市级以下的演出单位。录像播出后,在全省引起了轰动,各地市、区县的剧团都到成都来观摩,还讨要我们的剧本、舞台设计、音乐唱腔等资料。

1982年春节过后我们开始进军重庆,重庆市文化局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首先安排在市中区解放碑的人民剧场演出,合同是半个月。当时的重庆有市川剧团,市越剧团,还有两家电影院,一个工会俱乐部,那么多的演出场地聚集在一起,但据重庆市文化局统计,每天的上座率我们都是最高的,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后来才听说在我们去之前川台录制的《白蛇传》下本就已经在重庆电视台播放。重庆戏迷早就翘首以待。演出那段时间,《重庆晚报》每天都推出专题报道,刊登我们的演出消息和剧照。有了这样声势浩大的宣传,我们立刻打开了重庆市场,在后来的三个月里先后去了大坪上新街剧场,沙坪坝文化馆剧场,重钢厂大渡口礼堂,杨家坪剧场,铜贯锋罐头厂礼堂,江津县剧场等地。此次的重庆之行是眉山川剧团最为鼎盛时期,也是空前绝后的一段辉煌期!”

说到这里,老爸叹了一口气,情绪急转直下,说:“只可惜从此以后川剧再也没有红火过!”是啊,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文化娱乐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电影、电视、舞厅、卡拉OK等占据了群众的娱乐生活,从上世纪80年代末眉山川剧团开始走向低谷,剧团的那批《白蛇传》的主创人员也分崩离析,各找出路,留在剧团的人已所剩无几!但《白蛇传》却是眉山川剧人永远的骄傲和自豪!也是眉山人对那个时代留下的最为珍贵的集体回忆!


左素芳(下)杜淑华(上)出演的白蛇和青蛇剧照。朱家枢 摄